Mo基催化新材料与丙烯选择氧化绿色工艺

来源 :中国化工学会2012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fyan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了空气氧化丙烯生产高附加值丙烯衍生物的绿色催化工艺,基于Kirkendall效应制备了Mo基催化新材料,并表征了其物理化学性质与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单晶氧化钼纳米棒(100)晶面上能够在比通常低得多的温度下发生固相反应生成钼酸铁空心结构,其表面Mo物种富集,Mo与金属原子的相互作用较特殊;Mo基催化新材料用于丙烯选择氧化反应时其催化性能比通常的钼酸盐更好,可生成环氧丙烷、丙烯醛、丙烯酸等高附加值丙烯衍生物,且选择性较高。
其他文献
介绍了由石油路线和非石油路线增产丙烯的方法,重点介绍了FCC增产丙烯工艺、烯烃转化工艺、乙烯和丁烯易位反应生产丙烯的工艺、丙烷脱氧工艺、甲醇制烯烃工艺等增产丙烯技术。
应用小型蒸汽裂解模拟实验装置,对大庆石化公司轻烃-炼厂碳四混合裂解性能进行了优化研究,考察了在USC-80U型裂解炉中碳四含量对目的产物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轻烃-炼厂碳四在USC-80U炉中共裂解,最佳的碳四质量分数为30%,适宜的裂解温度为840℃,水油质量比为0.55.此时乙烯收率为31.41%,丙烯收率为12.62%,三烯收率(乙烯、丙烯、丁二烯)为47.58%.
通过工业裂解炉出口产物分布的标定,确定了裂解炉的实际稀释比,结合小型裂解模拟实验装置的加氢尾油模拟实验,通过对乙烯、丙烯收率和裂解深度等指标进行分析,确定了工业裂解炉出口温度控制值和实际值的偏差,通过裂解炉的工艺参数调整收到良好的效果。
使用室温下的异丙醇还原法和传统的焙烧分解法分别制备了Pd/Al2O3催化剂,采用XPS,TEM,CO-FTIR等手段对催化剂试样进行了表征,并使用C3液相选择加氢工业侧线装置对催化剂性能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异丙醇还原法试样表面以Pd(111)位点为主,其对炔烃加氢为烯烃反应的选择性高于焙烧分解法试样。
碳三选择加氢催化剂是丙烯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重要催化剂产品,通过改进制备方法,研发了新型碳三选择加氢催化剂BC-H-30B,其Pd含量较目前工业常用催化剂低50%以上.在模拟工业反应器的侧线装置上进行了性能评价,活性完全满足现有装置使用要求,平均选择性可达70%以上.TEM表征显示,Pd颗粒在载体表面分布均匀,平均粒径5 nm.
通过在不同温度下高温焙烧,制得α-Al2O3载体,考察了载体物性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最终得到较佳的前加氢载体物性指标。
介绍了乙烯装置中的前加氢工艺流程,同时分析了影响碳二前加氢反应器运行稳定性的因素,包括入口温度、空速、CO含量和丁二烯含量等。
介绍了大庆石化公司炼油厂115 kt/a气体分馏装置应用先进控制技术的生产运行情况.通过实施先进控制系统,丙烯收率提高0.71%,丙烷收率降低0.27%.采用先进控制系统后,装置的效益显著增加.
设计并建立了一套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系统作为控制系统的液相加氢侧线评价装置,用于碳三、碳四和碳五选择加氢催化剂的侧线评价研究。以安全可靠、运行稳定、调整灵活、数据可信、操作方便为原则进行设计,并充分考虑了配套工艺的特点。建成的侧线评价装置对温度、压力、氢炔比等工艺参数可进行精确稳定的控制,得到的评价结果真实反应了催化剂的性能,对相关催化剂的研发和工业推广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
分别采用机械压片、氧化铝黏结剂和氧化硅黏结剂成型的方法制备了3种ZSM-5催化剂,应用XPD、SEM、N2-吸附、NH3-TPD和Py-IR等技术对所制备的催化剂进行表征,并在连续流动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它们对乙醇脱水制乙烯反应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其他两种方法成型的催化剂,采用氧化铝黏结剂成型的ZSM-5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较强的酸性,在乙醇脱水制乙烯的反应过程中表现出较好的反应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