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药肥对马铃薯主要病虫害防治效果及对产量的影响

来源 :2021年中国马铃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tao06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试验设定研究目标,在隆德县观庄宁夏农林科学院固原分院科研基地布设试验,进行药肥产品对马铃薯主要病虫害防治效果及对产量影响的研究,客观评价DR-YF-M-2020药肥在马铃薯上的健康作用和对设定对象(防病种类:晚疫病,早疫病,黑痣病,枯萎病,病毒病,疮痂病虫害种类:蚜虫,二十八星瓢虫,蛴螬,金针虫)的防治效果,为该药肥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其中处理1(噻虫嗪70g/667m2+嘧菌酯40g/667m2+60g/667m2噻二唑)、处理3(噻虫嗪70g/667m2+嘧菌酯40g/667m2+60g/667m2噻唑铜)、处理5(噻虫嗪70g/667m2+嘧菌酯40g/667m2+10g/667m2噻霉铜)配方在宁夏马铃薯产区效果较好,没有发生真菌性和细菌性病害,也没有发现地下害虫,产量较高,分别为2112,2005和2240kg/667m2,分别较对照增产49.9%、42.4%和59.0%.
其他文献
本研究基于马铃薯晚疫病发病机制, 通过合理设计, 将纳米级星状聚合阳离子有效递送植物免疫诱抗剂和植物源杀菌剂, 显著放大了壳聚糖施用后马铃薯的诱导抗性,提高了丁子香酚的毒力, 从而提升了上述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控效果。结合前期纳米杀虫剂的系列研究, 揭示了新型功能化纳米载体应用前景广阔。该研究将对推进绿色免疫诱抗剂植保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助力于农药“增效、减量”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课题组结合室内和田间试验研究了硅酸钠增强马铃薯黑痣病的抗性。硅酸钠对马铃薯黑痣病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浓度为10mmol/L时对黑痣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为95.4%。硅酸钠能增加马铃薯对黑痣病菌的抗性,增加马铃薯的产量,改善品质,这为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为制定安全、高效、环保的新型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增加食品安全提供新型实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