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置换治疗12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疗效观察

来源 :第二届全国人工肝及血液净化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xhn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本组120例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浆置换治疗,采用日本Plasauto IQ型人工肝支持系统,观察血浆置换治疗对其病死率及肝功能、凝血功能的影响,研究置换次数及治疗时机对疗效的影响。结果: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明显降低死亡率,显著改善各种血清生化指标,早期疗效明显好于中、晚期患者。结论: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疗效肯定,适当选择置换次数,把握治疗时机,有早于提高疗效。
其他文献
人工肝是治疗重症肝炎非常有效的方法,该方法协助病人祛除体内蓄积的毒性代谢物质,达到内环境的平衡,促进机体康复。而每次治疗的顺利完成所必需的血管通路起着关键的作用。及时有效的排除对血管通路的影响因素,是保证每次治疗任务的顺利完成、避免和减少病人并发症的重要措施。某院自2002年8月至2005年6月开展人工肝治疗重症肝病以来,共行MARS人工肝治疗272人次、PE治疗667人次。全部采用单腔双管静脉置
病毒性肝炎合并心脏损害临床并不少见,但有关重型肝炎合并心肌损伤机理及防治研究,临床报告并不多见。自2000年11月开展人工肝单血浆置换术(PE)治疗重型肝炎以来,对138例重型肝炎合并心电图(ECG)异常的患者,PE治疗前后ECG等指标的变化进行了随访分析,本研究提示,细胞因子ET-1和TNP-α可能通过对冠脉血管内皮损害和引起冠脉微血管舒缩功能障碍而造成重型肝炎患者心肌供血不足,早期的损害可能是
目前,临床进行CRRT治疗时使用的置换液有袋装成品液和袋装自配液两种。其中袋装成品液的成分固定,不能满足所有患者的治疗要求;而袋装自配液虽可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实时调整液体成分,但需要在无菌配液室或超净台下将拟用的各种液体灌装于3升装中,再进行治疗,即配液条件要求高、过程繁琐、且成本高。针对以上情况,设计了一种CRRT置换液配液器,可完成床旁CRRT置换液的配液工作,具有安全快捷、价格低廉的特点。使
重型肝炎病情凶险,其发病可能与Fas-FasL系统功能过强,或与调节Fas/FasL介导凋亡的机制出现障碍有关。血浆置换(PE)治疗重型肝炎在临床上已取得良效,其治疗机理也在得到不断深入研究。自2000年11月开展人工肝治疗以来,对135例重型肝炎患者PE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Fas(sFas)与sFasL水平进行了随访分析,PE虽可显著下调血清sFas、sFasL水平,改善sFas/sFasL比值,
目的:探讨MARS人工肝在治疗慢性重型肝肾综合征中的临床价值。方法:44例慢性重型肝炎肝肾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予MARS人工肝治疗。治疗前后检测肝肾功能、电解质等。结果:MARS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两周存活率分别为72.7%和18.1%(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血清胆红素、尿素、肌酐、钾、钠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血清胆红素、
目的: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1iverdisease,MELD)评分系统预测血浆置换治疗后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方法:160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组与对照组,应用MELD评分系统对每个患者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病死率和治疗前后的临床生化指标,探讨与MELD评分的关系。结果:MELD分值在30~39的患者PE后总胆红
目的:研究血浆置换(PE)治疗过程中血压变化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对88例重型肝炎病人PE治疗中血压异常的原因及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病人出现血压异常,给予适当的护理措施血压均恢复正常。结论:PE治疗中易发生血压异常,通过适当的护理措施血压恢复正常,未影响治疗效果。
目的:比较两种人工肝支持方法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20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血浆置换联合HA中性大孔树脂血浆吸附(PE+PA)组、分子吸附循环系统(MARS)组和基础治疗组,前两组在基础治疗组基础上分别予PE+PA或MARS治疗。观察比较3组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凝血功能、血常规、肾功能和血氨(NH3)等指标的变化,判断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3组治疗后患
以往的人工肝治疗技术较多的以单纯的血浆置换为主,只着眼于肝脏的解毒功能,不能有效清除肝衰竭病人体内的中小分子毒素,对多脏器功能不全效果不佳。如今血浆的供应量跟不上所需,临床上逐渐用MARS,PARS,CARS等综合人工肝治疗取代了血浆置换。这些综合的人工肝治疗措施能有效地清除病人体内的蛋白结合毒素,内毒素,各种炎症因子,肝昏迷物质,肾毒性物质,从而能有效地降低胆红素,改善肝肾功能,消除脑水肿,保持
慢性重型肝炎、肝性脑病以往内科综合治疗效果不理想,自开展人工肝技术以来,疗效有所提高。肝功能衰竭时,肝脏解毒功能低下,多种需经肝脏代谢减毒或去毒的物质在体内蓄积。特别是高胆红素血症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及全身毒性作用,进一步加重肝损害,重型肝炎的离子紊乱,脑水肿均可加重肝性脑病。血浆置换+血液透析连续联合方法有较好疗效。应用二种人工肝方法联合治疗慢性重型肝炎、肝性脑病6例,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