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杆内加厚过渡带管体刺穿的流体力学因素研究

来源 :第八届石油钻井院所长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uxy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对φ127mm内、外螺纹端管体刺漏前后的钻杆内加厚过渡带的速度场和压力场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流场的诱导腐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刺漏失效与钻杆内加厚过渡带的结构特点,特别是与Miu和R的大小以及流场的Bernoulli效应有着密切的关系;当钻杆加厚过渡带管体存在刺孔时,钻杆在上部井段首先发生刺漏失效与相应位置的环空压力密切相关,在环空压力小的位置刺漏时的湍动能和最大速度最大。使用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方法对钻杆内、外螺纹端流场进行评价和探讨,对钻杆设计及其结构优化、进一步延长钻杆使用寿命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水平井筛管完井泄油面积大,其过流面积是射孔完井的5~12倍。筛管完井对储油层造成的伤害小,可最大限度的避免因固井导致的地层伤害问题。根据国内外经验,水平井筛管完井和油气开采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井壁坍塌对筛管的损坏,筛管使用寿命达到长期开采的目的,筛管缝口宽度与不同地层砂粒径匹配,以及筛管完井管柱下入时遇阻问题。国内目前常用筛管不同程度存在缺陷。为此,研制出了具有知识产权的组合式防砂筛管、减小完
为了评价钻井过程中钻井液对长北气田储集层的伤害程度并评选低伤害完井液,实验中应用先进的AC-FDS-800-10000地层伤害系统,在模拟正常钻井和储集层参数条件下成功评价了三套钻井(完井)液体系对长北气层的伤害程度.实验结果表明,逆乳化油钻井液对该储集层的伤害率高,达73.91%,因伤害发生在整个岩心而不易解除;油基钻井液对气层岩心几乎100%伤害,但油基钻井液滤失很小,浸入井壁的深度浅,如果在
泡沫钻井液具有密度低、黏度大、携砂能力强等特点,能有效地解决低压、低渗、低漏地层的钻井难题,减少钻井液对地层的伤害,提高油气井的采收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由于泡沫钻井液体系的密度特性受温度和压力影响显著,直接关系到井眼内静液柱压力分布以及井下安全等情况,因此,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密度特性模拟试验研究对欠平衡压力钻井尤为重要。少量有关单位开展了泡沫钻井液密度测量的研究,测量缺乏专用的仪器设备,代用装置
密闭式钻井液循环分离系统(密闭系统)是在含硫地层实施欠平衡钻井作业所必配的装备之一,也是在环境敏感地区进行常规欠平衡钻井或常规钻井而避免井场污染的重要途径。文章分析了国外密闭系统的配置方式和流程原理,明确了它们的应用范围和技术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内地面装备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密闭系统两步分离的流程方案,并对该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密闭系统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思路。
保形取心技术的应用,不但为地质分析提供了较为直观的、保持地层原始沉积状态的、便于岩性描述及储量分析的岩心外,同时在工艺技术上满足了现在钻井优质快速的时效需求。本文就川式保形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四川、青海、长庆乃至哈萨克斯坦等油田的现场应用作一阐述,结合长庆油田杭2井衬管保形取心、四川地区广安002-61玻璃钢内筒、铝合金内筒取心以及哈萨克斯坦7001井PC管可视保形取心等现场作业案例,重点突出该工艺技
高压井口、井控装置——采油(气)树、防喷器等是油气田常用的关键设备,对其进行液体密封和气体密封性能试验,来检验和控制产品质量,直接关系到油田的安全生产。近年来我国大部分油气田因开采情况的变化,相继对各高压上井装置提出了进行气密封检测的要求。本文将对以进行的气密封检测进行总结,并结合超高压气密封检测装置设计,重点对如何建立高压气密封检测装置、如何进行高压气密封检测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近年来,钻机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并且随着世界各油田公司对HSE的日益重视,大力发展钻机自动化技术是当前石油钻井机械发展的一个主要关注方向。本文详细介绍了国内外钻机自动化技术现状,指出了各类钻机自动化装备的应用特点,并分析了钻机自动化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
本文针对苏里格气田10井区,由于目的层埋藏深、地层坚硬、可钻性差、延长组及刘家沟组井漏、钻具易失效、钻井周期长,直接困扰着天然气井的钻井速度、质量和安全.通过对钻井施工过程中所遇到的复杂问题进行分析,在认真总结前期钻井经验和教训,修订和完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改进技术措施(认识到实践辨证的统一),为钻井技术在此类气藏中的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作用.2005年12月,苏10-50-54井仅用14
密集井口钻探技术是一项低成本、环保型油田开发技术,但是采用密集井口钻探必须搞好钻井施工的井眼防碰工作,否则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影响钻井平台的整体经济效益.因此,研究如何完成密集井口钻井方案的编制和井眼轨道的设计,防止井眼碰撞是十分必要的.埕海一区人工井场有76个井口槽,井间距仅2.5m,布井51口,其中21口为大位移井,且均集中在30°扇区内,井间距小,井数多,防碰难度大.通过分析各油田现状,针对
四川油气田钻井中存在着井漏、机械钻速低等复杂情况;同时广泛分布的低压、低孔、低渗储层采用常规钻井液钻井易产生不可逆的巨大伤害,往往难以实现高效开发。针对上述问题四川气田大力推广气体钻井技术,并与水平井钻井相结合,取得了较好效果。然而,气体钻水平井存在的难题之一是井眼轨迹的随钻监测问题,电磁波随钻测量技术是目前相对成熟的可用于气体介质中随钻测量技术之一。本文主要阐述了俄罗斯VNIIGIS公司的Z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