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负重训练系统步行训练技术

来源 :2013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届康复治疗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wt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大部分卒中恢复期患者常伴有肢体及步行功能障碍,传统肢体及步行康复训练常常不能满足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及回归家庭、重返社会的需要。反负重训练系统步行训练技术是近年来应用于神经康复领域,提高卒中后患者步行能力的一种新的神经康复治疗技术。反负重训练系统由两部分组成,即活动平板和反负重装置。在系统中应用的活动平板具有如下特点:运行速度和倾斜度在一定范围内均可调节,速度和倾斜度加在一起有多种组合,模拟在不同路面上行走,系统设定了安全锁,随时可停。反负重装置由三部分构成,即固定框架、安全吊带、绑带。绑带部件上端通过吊带固定在头上方横杆上,绑带在骨盆、下腹部和腰部与身体接触,其作用是提供支持和保护,允许躯干上部分及四肢活动。通过电力驱动,安全吊带可上下滑动,借助绑带,将患者悬吊起来,从患者的腿上移走事先预定的一部分重量负荷,固定框架主要起到支撑和稳定的作用。反负重训练系统不仅适用于卒中患者,对下列疾病所产生的平衡与步态障碍均可使用。如脑外伤、脑瘫、帕金森氏综合征、截瘫、骨折、关节疾病、周围神经损伤、截肢、慢性疼痛、肌无力等。步态训练是反负重训练系统价值的重要体现。反负重训练系统步行训练是建立在大脑功能重组和神经可塑性基础上新的康复训练方法。反负重训练系统步行训练的早期介入在于使尚不具备独立步行条件的患者较早地进行步行训练,刺激了患者的脊髓步行感受器和大脑控制步行的中枢,激活受累大脑半球感觉和运动区的活动,可以有效地避免早期拖拉训练所导致的误用综合征即偏瘫步态出现。当病人在活动平板上行走时,反负重训练系统提供了一个动态的训练方法,并将步行三要素负重、迈步、平衡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正常步态模式的建立。通过绑带的固定与支持,训练步态时患者不会跌倒,即使在很差的躯干控制下也可获得直立姿势。由于身体上半部分、四肢可自由活动,在姿势控制的同时可训练平衡、协调能力。该技术提供了一个安全治疗环境,临床实践证明,在恢复步行能力和行走速度方面,这种新技术比传统训练技术更有效。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DRX9000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共选取在我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病变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DRX9000治疗组、常规牵引对照组及药物治疗组.DRX
会议
作为电视机家族的新贵,PDP和LCD各有其特点。LCD在像素方面具有优势,特别适合收看静态的画面,因此在小屏幕电视领域,LCD的优势明显。而在大屏幕电视领域(37英寸以上),PDP技术
  目的:分析与探讨体重指数(BMI)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55例不同BMI脑卒中患者进行3周的平衡训练,于治疗前后对患者稳定度指数、前/后稳定指数和中间/旁侧稳
目的分析云安县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及其流行因素,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云安县2004-2009年全县报告的狂犬病病例个案资料进行统
  目的:探讨超短波(小功率)在临床上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疗效,辅助临床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2年10月在我院松江南院康复科就诊的23例颞颌关节
会议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语言恢复过程中相关脑区的激活特点,试图找寻言语障碍康复的规律,以便为选择科学的言语康复治疗手段提供客观证据.方法: 1例右侧基底节梗塞有利手中年
会议
高中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教学策略,主要包括以体育课堂为中心,立足素养培育,设定课时小目标;基于学生情况,创设交互性教学情境;着眼素养提升,丰富课外拓展实践活动.
  目的:探讨踝足矫形器(AF0)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32例可以独立步行5m以上且Brunnstrom分期下肢为4-5期的慢性偏瘫患者,男21例,女11例,年龄40-64岁,平均年龄(44±
会议
  目的:观察变频经颅磁刺激配合头皮针治疗颅脑外伤头晕的疗效.方法:将45例颅脑外伤的工伤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15例,分别为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治疗组予变频经颅磁刺激配
附加费邮集终于可以堂堂正正走入国家级邮展的殿堂,其实解禁的意义不仅在于此,更重要的是对附加费邮品历史地位和广大附友们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给予了公开、公正、公平的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