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中西交流背景下袁江绘画的悄然转变

来源 :第三届全国艺术青年学者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清初中西文化艺术交流的背景下来讨论袁江绘画的悄然转变.文章考察了袁江绘画中向远处消失的大路、有明暗的房屋、乌云以及向后收拢的楼阁侧面线条这四种对象,并将这四个方面与大致同时期的西方绘画作比较,指出袁江绘画曾受到西画的影响,当然袁江在态度上是审慎且稳健的,并没有过多地或过明显地采用西洋技法,而是润物细无声地让西洋技法融入其原本的传统技法之中,保持其前后风格的大致统一。
其他文献
隋唐艺术通过丝绸之路汲取胡文化因子,大量输入域外文化而取得辉煌成就,因此光照四邻,在日本留下了诸多宝贵的历史痕迹.本文依据学术界"文化适应与文化改造"的理论,对于同为
本文从物候学角度去分析、论证美术史中的一件极其重要的经典作品,即以《清明上河图》中所绘动植物为重点分析对象,对其"春景说"进行再论证.一方面在对《清明上河图》的既有
本文力图从艺术家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艺术学科的建立两方面论述这一时期艺术家形象和地位的变化,指出艺术成为一门学科始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这一时期的艺术家自我意识逐渐觉醒
在对80、90年代门类美学发展概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文章剖析了今日门类美学走向落寞的原因,并通过分析艺术学与美学的关系,呼吁艺术学学科建设中应以门类美学为桥梁,通过具体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各学科对视觉、主体性问题的集中讨论构成了"主体-客体-关系"的研究语境,艺术史相应展开了对观者身份以及观看问题的讨论.本文以李格尔的著作为主要
"雅贿"即是以书、画、古玩等风雅之物作为媒介,对特定对象行贿赂之实的一种社会交往行为.当这种交往方式成为一种风气,具有一定典型性之时,即构成了"雅贿"现象,并成为一定时
在传统文人观念中,表演"技艺"与医卜以至书画之类的技能类似,均为一种"小技末道",不过是演员阶层的"戾家把戏",文人往往出言轻蔑或不屑一顾.与此同时,表演艺术理论的撰写者,
当代艺术语境下的新媒体装置艺术受到中西文化艺术文脉的影响,具有较高的文化意义和独特的历史脉络,有着自身作为媒介的艺术语言,体现了该新兴艺术形式的审美表现与其背后深
舒斯特曼的艺术理论以审美经验的重建为基点,对"艺术终结"和艺术定义等问题进行了重新的阐释;他认为在"艺术终结"背后预示了传统的、无利害的、静观的审美经验的终结,但它的
朗西埃所讨论的艺术的政治功能就是艺术推动人类自由解放的功能.朗西埃将艺术与政治联系起来的关键是"可感性的分配",艺术与政治之间的联系不在于艺术表现的内容和主题,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