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池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96例疗效观察

来源 :第三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yang1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颈椎病已是目前的常见病,且趋向年轻化,一般治疗效果均不理想。本院采用凤池穴位注射,配合按摩、牵引、功能锻炼治疗各型颈椎病96例,取得良好效果,现对其进行了介绍。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前颞叶切除术后癫痫患者记忆力和智力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前颞叶切除病人手术前后的临床记忆商和智商,对比总体的评分变化和个体病例手术前后的变化情况,并统计手术愈后与记忆商及智商改变的关系。结果:总体术后MQ和IQ均值都有增加,以右侧术后MQ增加最为显著,个体比较发现左侧手术后MQ的变化与对侧有显著差异,其中VMQ37%左侧术后下降较明显,而右侧术后45.2%增加,术后MQ和IQ改善
目的:用来调查损毁新生大鼠额叶皮质的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其前额突触蛋白水平的变化。方法:通过对照立体定向损毁新生大鼠(7天)腹侧海马,对照测定大鼠70天时与对照组额前叶突触前蛋白量,评定其免疫反应性。结果:损毁海马的大鼠模型突触(小)泡蛋白免疫反应性高于对照组20%(p<0.05):而其它突触前免疫蛋白则无显著差异。结论:损毁海马的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表现出来的前叶皮质的功能异常,与大多数突触蛋白变
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微侵袭手术方法──"脑立体定向多靶点射频热凝术"即在脑立体定向下射频热凝选择性毁损脑部的局限区域或某些纤维联系,来调整脑的功能,消除或改善精神症状,它以其定位准确、创伤小和疗效显著等优点得到迅速推广。由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有其特殊性,病程冗长,用药复杂,并发症多(糖尿病、过度肥胖),特别是伴有难以控制的冲动攻击行为的狂躁者,不能配合医生进行手术操作。靶控输注(TCI)又称目标浓度
我院从1998年4月开始,先后应用脑室造影定位、CT定位立体定向技术治疗难治性精神病27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药物治疗为本病的主要手段,迄今为止本病治疗尚未获得根本性突破,我科自1987年3月~2000年3月应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39例,对本组中可随访到的手术时间超过10年的15例患者,在与手术组患者同期住院的患者中,按性别相同、年龄相近、诊断(包括分型)一致、病程相近、主要症状相似的配对原则设置非手术对照组,在2001年~2003年间对两组30例患者进行精神
临床上,各种颈椎疾病和颈椎脊髓损伤很多,严重者需要手术治疗。随着颈椎手术技术的广泛开展,手术并发症也越来越多。本文收集1980年以来我们实施1216例颈椎手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探讨颈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与防治。
经过近60年的探索和发展,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手术技术逐步成熟,已成为目前治疗颈椎病的常规术式。但临床和实验研究发现融合术后可出现多种并发症。包括融合不良致假关节形成;相邻节段应力增加导致的退变;融合后继发小关节肥大导致的疼痛性椎管狭窄;供骨区疼痛、感染等。椎体融合手术只能在牺牲了脊柱正常可动性之后才起解除疼痛,稳定脊柱的作用。如何减少和防止手术邻近节段的应力集中,椎间盘退变,并最大限度地恢复和重建颈
近年来,对颈椎OPLL症多数学者趋向于早期手术治疗,有关手术治疗的文献报道日益增多,手术方式不断改进,但各有其优缺点及一定的适应范围。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一种较好的颈后路减压术式。1978年平林报告应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以来,该术式广泛应用于临床。某院自2003年3月~2006年10月应用改良大Z形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近年来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骨科医师手技水平的提高和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当前各地区医院、甚至县级医院及职工医院均可开展颈椎前后路手术。随着施术病例增加,其并发症及返修率不断上升。因此,目前有必要重新审视与颈前路手术相关诸问题,以求统一认识和完善这一技术。本文对手术病例选择、醉选择、切口选择与术中注意要点、减压术式的选择、植入物的选择等内容进行了介绍。
颈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可以同时进行脊髓减压、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是目前治疗颈椎病最为常用的手术方式。脊髓的彻底减压、通过植骨融合内固定恢复椎间隙高度及颈椎生理弧度是取得良好手术疗效关键。随着颈椎外科技术的进步,在进行脊髓减压时不但需要切除突出的椎间盘、椎体后缘增生的骨赘,而且强调切除增生肥厚的后纵韧带,植骨材料除采用自体髂骨外,钛网、椎间融合器应用可以免除大块髂骨切取后遗留的供骨区疼痛及骨折等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