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iation in the morphology of offspring derived from single panicle of weedy rice

来源 :The 6th International Weed Science Congress(第六届国际杂草科学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dy_02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红棕象甲是一种为害槟榔的重大钻蛀性害虫,通过从野外采集的红棕象甲僵虫虫体中分离出1株菌株,经过分离、纯化和鉴定得出:菌株的全部完整ITSI-5.8S-ITS2区域序列,为金龟子绿僵菌小孢变种,菌株wen -lv20为金龟子绿僵菌属新种,NCBI全数据库比对相似度仅为98%;在室内通过喷雾法评价了该株金龟子绿僵菌菌株对红棕象甲幼虫的致病力,初步进行筛选发现:菌株对红棕象甲4龄幼虫的致病力存在毒力,处
试验地点位于我国典型的黄土高原半干旱丘陵山区,由于该区受特殊的地理、地形以及水文气象条件的影响,使得雨水集蓄利用成为解决该区农牧业生产的主要出路.本试验通过有限补充灌溉的方式,采用基于因子分析的主成分提取方法,将玉米穗部性状总结为3个主成分,并分析了各主成分的意义以及在不同补灌条件下对玉米穗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玉米产量的限制性因子为穗粒重和稳重,并且在主成分分析中,因子栽荷分别达到了0.9
为探索交替隔沟灌溉条件下玉米群体水氮利用规律,采用控雨小区试验,研究了沟灌方式、灌水量和施氮量对玉米群体水氮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交替隔沟灌溉中水低氮处理的产量最高,是交替隔沟灌溉高水高氮处理产量的1.06倍.在相同水分和氮肥条件下,交替隔沟灌溉的玉米产量分别是常规沟灌和固定隔沟灌溉的1.05和1.16倍.交替隔沟灌溉的籽粒全氮累积量分别比常规沟灌和固定隔沟灌溉多24 kg·hm-2和63 kg·
采用分根装置,对传统均匀灌水和根系分区交替灌水2种方式,在作物根区均匀施氮和部分根区施氮2种方式下,对零、低、中、高4个施氮水平玉米根系不同区域灌水前后的土壤水分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均匀施氮条件下,均匀灌水时玉米两个根区的土壤含水量始终相近,而交替灌水则表现为,两根区呈交错变化,总是灌水区大于非灌水区,且在灌水后相差较大,灌水前相近.交替灌水与均匀灌水均表现为,增施氮肥可使灌水前的残留土壤水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在调亏灌溉下冬小麦的生理指标变化.本文只涉及苗期生理指标的比较,设了三个灌水水平(充分、中度和重度),调亏从三叶期开始,返青期结束.研究结果表明:冬小麦苗期在三个灌水水平下,充分灌(T1、T2、rT3)株高较其他两个灌水水平的值大,重度灌(T7、T8、T9)次之,中度灌(T4、T5、T6)最小;叶绿素含量三者差异不大;地上部分干物质差异比较明显,充分最大,中度最小.
随着水资源的短缺和人们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微灌技术成为研究的热点;新疆库尔勒香梨一直沿用传统的地面灌溉,具有很大的节水潜力.本文研究不同微灌方式对24年生成龄香梨树生长的影响及其耗水规律.田间试验设置了3个处理:(1)湿润比为40%地面滴灌;(2)地下滴灌;(3)微喷灌.对照为当地果园传统的漫灌.在整个生育期内,3个处理均以美国A级蒸发皿蒸发量的80%进行灌溉,每周灌溉1次.利用石膏块水分传感
2009年6~11月在云南省灌溉试验中心站进行了当归需水规律及灌溉制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归的整个生育期的耗水强度从2.50nm/d ~ 3.82mm/d,作物系数从0.71到1.20,耗水量518.5mm.在当地气候、土壤及栽培模式下,当归的灌溉制度为全生育期灌水13次,灌水定额20.3mm,灌溉定额263.9mm.
针对河套灌区盐渍化的特点,研究五种水平下的氮肥对小麦株高、干物质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的株高、干物质积累量、产量都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氮肥增施增加了小麦耗水量,但水分利用效率依然增加,说明施用氮肥对小麦的同化作用和生长的促进作用要大于耗水的促进作用,合理的分期施肥和控制好追肥量可以提.高小麦生长的各项指标.本试验初步确定N3处理(播前55 kg N/hm2,拔节100 kg
以内蒙古河套灌区主要作物油料向日葵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田间试验,采用312-D最优饱和试验设计方案,随机排列,2次重复,针对盐分胁迫水肥耦合对向日葵生理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轻度和中度含盐土壤中播前施磷肥256kg/hm2左右最佳;对在盐分胁迫下的作物的干物质累积进行分析得出轻度含盐处理在花期—成熟期干物质累积量最大,中度与轻度相比较干物质累积量下降45.1%,干物质累积量轻度含盐土壤在施氮肥225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