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论治学思想进展

来源 :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10年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bmh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挖精掘髓,力主辩证辨证论治之精神,源自古远,是中医药学、中医临床医学的灵魂,也是中医体系总的指导思想。辨证论治的思想孕育于《内经》,发挥于《伤寒杂病论》。《伤寒论》提倡“六经辨证”,《金医要略》提倡“脏腑经络先后病”。“辨证论治”的内涵由此奠定基础。从《皇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普济方》《本草纲目》等,都围绕理法方药,贯彻辨证论治的指导思想,从而达到治病救人目的。 辨证论治是中医具有特色的辨证方法,既不需要精细的理化数据和高精尖的诊断仪器,其鲜明的特色在于不干扰机体生命活动的前提下,对人体进行望、闻、问、切四诊综合的动态观察。有人说无症可辨怎么辨证?笔者认为所谓无证可辨其实就是人无症状,小便检查有蛋白、红细胞之类.这类病西医能检查出来,但目前仍无办法治愈。笔者在临床运用辨证论治之法,却治好了一些顽固之蛋白尿患者及尿检有红、白细胞的患者。 靠的是症、脉、舌等四诊合参加以辨证,予以补脾益肾方药可获良效。
其他文献
痿证是指筋骨痿软,肌肉瘦削,皮肤麻木,手足不用的一类疾患。临床上以两足痿软、不能随意运动者较多见,故有“痿辟”之称。现代医学的多发性神经炎、脊髓空洞症、肌萎缩、肌无力、侧索硬化、运动神经元病、周期性麻痹、肌营养不良症、癔病性瘫痪和表现为软瘫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后遗症等,均属于痿证“的范围,”痿证“是肢体筋脉弛缓软弱废用的病证。为了更好地服务临床,笔者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痿证的临床经验进行了总结。1汤剂
源远流长的中医针灸术与中医药,在古老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承传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华夏民族的骄傲与文化精髓,更是民族凝聚力的核心,是全人类的社会财富。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是当今仍在发挥重要作用的传统科学技术之一,弘扬发展中医药针灸技术是实施“预防为主”、“健康治未病”的最佳途径。
当前,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论治多强调从肝论治,从脾胃论治的观点也不乏其人,但分散在各家观点之中,为我们掌握和应用这一治法带来困难.因此,对这些观点进行系统总结,使其条理化、规范化,对提高我们对肝炎的诊治水平无疑很有帮助。笔者总结多位老中医的经验,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从脾胃论治慢性乙型肝炎的理论认识、辨证要点及注意事项,希望对同道能有所裨益。1病因病机慢性乙型肝炎的病因,当代医家看法较一致,认为是湿热毒
柴胡桂枝汤见于《伤寒论》第146条,日:“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是为太阳少阳并病者设,本方在临床中应用非常广泛,笔者据临床中的应用情况,试从其辨证思路予以拓展之,希“举一隅而三隅反”,管窥经方在临床应用的一些基本规律。1六经辨证应用《伤寒论》第146条证属太阳少阳并病。太阳表证至六七日当愈,如病不解,则有向里传变之机,发热微恶风寒,肢节剧痛
通过临床对(旭)痹的病因、病理、病机进行中医辨证、分析、总结,采用中西合壁检查诊断,开启了(旭)痹诊治新思路,使(旭)痹在诊治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并印证了痹证四线排寒疗法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本文主要通过物质能量理论探讨人体阴阳五行及生理,探讨六淫、七情致病的原理。从人体空间及太阳区域定位能量变化探讨人体疾病的变化及治疗方法,其最根本的途径就是调整人体细胞内外的压力,调整细胞的渗透压,通过调整太阳区域空间能量,使细胞内外物质和能量的转化达到动态平衡。
著名的临床大家朱良春教授说过:中医之生命在于学术,学术之根源在于临床,临床水平之检测在于疗效……有感此言,今特不揣浅陋公开我的临床心得。目的在于抛砖引玉,学术争鸣,促进交流。补中益气汤治喉痹李某,男,21岁,患阴虚喉痹,咽部不适,干痛发痒,时时干咳,常年服知柏地黄丸不断,初有效,继无效。服药1年,面红身热,喉痹反剧。投与补中益气汤加减方调治,黄芪30g,党参10g,炒白术15g,当归10g,陈皮1
社区卫生服务是城乡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保健目标的基础环节。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向导,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这对于坚持以预防为主
原发性肝癌(PLC)是指自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为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恶性程度高,起病隐匿,发展变化快,早期即有肝内播散,就诊时往往已进入中晚期,失去早期手术机会,中西医结合介入灌注和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确切,目前已广泛用于临床,已逐渐成为趋势,现将近十年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肝癌进展综述如下。
从中医经真的方方面面论述了中医学习经典的体会和必要性,作为一名中医必须探隐索徽、识辨真要、应验临床,要继承不泥古,发展不离宗。只有更好地理解中医的源流,才能更好地发展中医,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中医经典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