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五大领域”,为孩子健康成长助力

来源 :2016家庭教育国际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ghq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阐明健康是幼儿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不仅要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教育,还要高度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同时通过亲子交流、早期阅读活动,把握孩子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促进孩子语言的发展,并在人际交往和生活实践中发展其社会性,在探究与体验中培养科学素养。
其他文献
教育一个人最好的机会是当他做对事情的时候。一个人做对事情的时候才是教育最佳的时机,做错事则是跟他建立感情最好的时机,同时也是让他成长最好的时期,比如孩子做错了一件事情,家长可以说我小时候也犯过同样的错,我们想想应该怎么办,这个时候才是引导他、帮助他最好的时机,而不是立刻指责。因为这意味着家长在划清界限—这件事是孩子做错的,与家长无关。但其实孩子的每一个行为都跟家长有关,家长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会在孩子
教育的基础是家庭,一个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质量绝大部分取决于父母对他的爱和支持,不在于父母自身的受教育程度。父母应在孩子身上学会有耐心,尊重他们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等,现在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是越来越平等,父母可以从社会上学到东西再传授给孩子,孩子同样可以学习之后,回家教授父母。
在正面管教中有一项重要的教养原则,即父母要具备良好的榜样模范作用,如果父母没有能力做到自己提出的要求,那么也无力教育孩子。因此,从长远角度来看,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首先要呈现的是对自我的关爱和关怀。也就是说如果在生活中遇到突发事件,父母无法保持冷静,做到关照自己的内心,那么父母也就无从将正确的理念传递给孩子,孩子从父母身上获得更多的是负面信息。
一个父母靠什么教育孩子?研究发现靠学历不行,靠收入也不行,靠社会地位更不行,实际上决定一个父母能不能把教育搞好,关键是父母的教育素质,而这不是先天的,是需要学习的,教育素质包括三个要素:第一是教育理念,第二是教育方式,第三是教育能力。普通老百姓能把孩子教育好,高学历、高收入、高社会地位的人却未必有这种素质,这需要做父母的智慧。
文章介绍了阅读对亲子教育的作用,阐明不去阅读、不好好学习的家长是很不负责任的,同时指出现在的教育和一百年前的教育差别很大,过去的教育是让人一定要标准化,而现在的人已经完全个性化,所以要打破过去教育的方法。
写作不应该仅仅有教师的阅读,父母也要学习。比如家长日常的观察指导,家长和孩子共同看世界的过程中传达给孩子的理念,以后会变成作文中的中心思想,看的过程中发出怎样的感慨,以后会变成情感表达,整个过程中先记住哪些,再看到哪些,变成一个写作的顺序、结构。有一些地方要一路追问孩子,这样会变成写作的细节。家长在家庭中没有做这方面的功课,老师在课堂上再怎么开拓思维,孩子没有生活积累也是开拓不起来的。另一方面,得
文章阐明心理抚养的主要任务是发现问题,抚养比教育更重要,学习知识是教育,而抚养重在养的过程,同时明确父母的责任。
自2016年2月至10月,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做了“影响初中生学习压力的家庭因素研究”,探讨家庭因素和初中生学习压力的相关性。研究发现:睡眠时间越短的初中生学习压力越大;父母婚姻状况影响孩子的学习压力;父母的温暖支持有助于减少初中生的学习压力;亲子沟通问题越多,初中生的学习压力越大等。研究提示初中生的父母:如果想减轻孩子的学习压力,应该多给孩子提供支持和帮助,学习正确的表达爱的方式、方法
孩子的人生,幸福为本,是否走精英之路,实际根本无所谓,只要性格好、情商高,教育就是成功的。家教经验的精华在于从自立入手,让孩子轻轻松松自学,这样也可以让孩子走上精英之路。这说明,孩子的学习并不是非得苦读不可。只要家教得法,从小培养自律习惯、自学能力,多让孩子自立,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孩子的人生就会更精彩。
当前在家庭教育理念上体现出父母去功利化、重责任、轻奉献的特征,但在亲子互动上存在亲子互动不足、趋功利性、成员间意见相左、父母自视过高的问题,在家庭教养方式上,存在以惩罚、家长意见为主,以及多胎差别对待等问题。家庭教育理念及亲子教养方式间存在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