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指纹技术在智能电网调度支持系统文件保护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wl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智能电网调度支持系统中重要文件的安全问题,提出运用数字指纹技术进行数据保护,并将基于安全身份标签的指纹编码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加以实验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有助于智能电网调度支持系统中重要文件数据的保护.
其他文献
传统的主动解列研究没有针对性地考虑过节点电压的无功支撑问题,使得大量解列方案在满足了基本的发电机同调性和有功平衡要求后,却无法在各孤网中得到可以接受的稳态潮流.主要原因是解列方案中构建的孤网结构不尽合理,导致节点电压偏低,甚至引起潮流解奇异.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探索通过在解列分析中接入电压无功控制约束,影响解列面的形成,以改善孤网中的节点电压状况.解列分析采用效率较高的聚类型方法,并在算法中接入电压
根据国家电网建设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的总体方针,基于对其特殊运营方式和服务需求的分析,利用射频识别(RFID)技术、传感网络技术以及各种通信技术,结合上下文感知技术,通过对充换电站内车辆时空信息、资源状态信息以及服务结算信息等上下文信息全面采集和整合,形成对车辆服务的全过程自动化管理.在此基础上,通过不同层次的信息集成和深度挖掘,可发展出充换电站预约服务、自动化出入口管理、车位管理、服务流程
现有的智能变电站建设进程中,电子式互感器和智能一次设备的应用仍不成熟,而基于IEC61850的站内通信体系的建立已相对完善.本文设计一种针对传统式互感器和一次设备的集成化智能终端硬件平台,面向大量存在的传统变电站,实现智能化改造目的.硬件平台的基本功能包括测量、控制和监测,利用模块化的思想进行设计,通过测试能够达到相关国家标准的要求.相对于传统的测控终端,具有较高的功能集成度.
本文提出了一种中长期电量预测的修正方法,该修正方法基于误差分析,在传统的中长期电量预测模型基础上引入动态横向修正机制.首先将影响未来电量的因素分为三类:长期影响因素、中期影响因素、短期影响因素.根据预测误差的变化幅度,划分出高误差区间、低误差区间.这样就有"负荷影响因素-误差幅度区间"的六种组合.通过对历史电量预测误差分析统计,动态拟合这六种组合的误差修正因子.赋予这六种组合方式误差修正因子不同的
提高运行效率、改善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实现分布式发电有效安全接入等问题既是配电系统面临的挑战,也为配电技术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采用以直流为主导的配电制对于解决上述问题将是一次有益的尝试.本文阐述了直流配电技术的研究现状,总结了直流配电系统的技术特点和潜在优势,分析了直流配电系统发展的若干关键技术及其可行性,并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子电力变压器的多级直流配电系统的构想.以配电网末端的家用配电为例,给出了
变电站是电网能源输送的枢纽,变电站的智能化直接影响整个电网的智能化水平.将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变电站智能化,是加强电网可靠供电能力的重要举措,并可推进智能电网的建设.本文结合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的业务特点,对物联网技术、可视化技术等进行了介绍,并详细阐述了物联网及可视化技术在新一代智能变电站中的应用,最后对相关技术在新一代智能变电站及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故障诊断是未来智能电网可自愈的前提条件.为了进一步提高电网故障诊断系统的效率及准确性,文中提出了一种以数据网格为支撑,分布式系统为主体的新型电网故障诊断架构.数据网格能够为故障诊断系统提供及时、可靠的数据采集功能,而分布式系统提供的分布式计算技术能够极大地提高诊断程序的运行速度.两者的结合能够使这种新型的诊断系统在诊断速度及准确性上优于传统的客户/服务器(C/S)结构.最后,通过案例证明了新系统的
配电变压器损耗占整个配电网损耗的比重很大,因此降低配电变压器损耗具有很大的节能潜力.介绍了有载调容变压器结构组成与节能原理,设计了通信解决方案.与普通变压器比较,应用有载调容变压器后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通过实际运行效果分析,得出有载调容变压器适用的区域范围.
厂级AGC 控制系统改变了传统点对点直控机组的调度方式,在接受调度中心下达的全厂负荷指令后,根据每台机组的煤耗率、脱硫效率、响应速率、调节范围、辅机运行方式等参数,自动、合理地进行优化组合和分配,用最少的煤发最多量的电.该系统有效地降低了发电成本,促进机组高效、经济运行,同时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随着直驱型风力发电机组在电网中的广泛应用,需要探索针对该类型风电机组的综合研究方法.文中采用实时数字仿真器(RTDS)与物理设备结合的形式,建立了基于RTDS的某型号直驱型风力发电机组实际变流器控制系统闭环试验平台,阐述了试验平台设备连接及信号交换方式、数字模型的建立方法,设计了试验项目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为直驱型风力发电机组提供了一种崭新而有效的实验手段和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