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窗区相关结构的多螺旋CT影像三维定量测量

来源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三次学术会议暨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一次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jjs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为圆窗区手术中准确定位圆窗及其相关结构提供个体化影像学解剖依据及方法,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收集2010年2月至2012年6月在台州市立医院行副鼻窦CT检查且无颞骨病变的患者140例,其中成人组78例(156耳),儿童组62例(124耳).均行副鼻窦横断面螺旋CT扫描,骨算法重组成像,将原始图像传至后处理工作站,利用多平面重建技术重建轴位、冠状位及斜矢状位图像,通过旋转显示所要观察的解剖结构.定量测量圆窗区相关结构间的距离,比较不同年龄组间的测量结果的差异性,分析有关测量结果的相关性,并将成人组有关测量结果与文献中尸头标本上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及统计学分析.结果:多螺旋CT影像学定量测量数值以(X±s)mm表示.成人组圆窗龛深度、圆窗龛前壁厚度及面神经乳突段外缘至骨性外耳道后壁垂直距离分别为(1.91±0.25)mm、(0.70±0.15)mm及(4.54±0.27)mm,儿童组为(1.29±0.17)mm、(0.45±0.09)mm及(3.65±0.27)mm,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950、1.983及2.032,p值均<0.05);成人组圆窗龛的宽度、圆窗龛前壁后缘至耳蜗底回后缘垂直距离、锥隆起高度、面神经鼓室段下缘与圆窗龛后下缘之间垂直距离、面神经乳突段前缘至圆窗龛后缘中点的垂直距离及圆窗龛后下缘至颈静脉窝顶垂直距离分别为(2.18±0.32)mm、(0.89±0.31)mm、(2.23±0.310mm、(2.35±0.42)mm及(4.12±1.51)mm,儿童组分别为(2.08±0.19)nun、(0.84±0.08)mm、(2.03±0.35)mm、(2.12±0.32)mm及(4.01±1.24)mm,两组间测量结果的差异性均为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843、1.735、1.765、1.832及1.531,P值均>0.05);成人组的CT测量结果与文献中成人尸头标本上测量数据比较,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501、0.523、0.598、0.441、0.478、0.523、0.5160.493、0.321,P值均>0.05).面神经乳突段前缘至圆窗龛后缘中点垂直距离与圆窗龛后下缘至颈静脉窝顶垂直距离间无明显相关性(r=0.031,P=0.061).结论:多螺旋CT多平面重建三维定量测量圆窗区相关结构结果代表实际解剖结构测量结果,可为圆窗区手术中相关解剖定位提供准确的影像解剖学信息.
其他文献
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文从五脏辨证论治、气血津液辨证论治及经络辨证论治三个方面,综述近年来有关卒中后抑郁研究进展,对促进中风患者各项功能的康复,治疗卒中后抑郁症方面优势明显.
本文在对肝豆状核变性(WD)患者认知障碍的发病机制研究基础上,配合动物实验,重点讨论了WD的中药治疗效果,通过对中药改善WD认知障碍的具体作用机制及其各个阶段的辨证分型和疗效标准的进一步探讨,以提高其临床疗效.
中国回医汤瓶八诊疗法的论治理论包括汤瓶生理观、汤瓶病理观和汤瓶防治观三部分.汤瓶生理观是依据回医的基本理论,论述了人体基本的生理规律.其特征是以三才四子七元为思维模式,构筑出人体以脑为核心,脑统脏腑,重视气血循经、异经奇脉维系、末梢经脉根传的四性、四液的脏腑经脉生理特征;汤瓶病理观主要阐述了干、热、冷、湿四体、察性衰败的脏腑经脉和体质病理特征,并提出了“骨垢”、“脉结石”、“淤血”、“痰湿”是人体
目的:了解生活方式与心血管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通过综述国内外相关临床试验结果,分析生活方式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结果:哈佛公共卫生学院曾对26902例年龄介于45-28岁之、的美国男性受试者进行了长达16年的随访,其中 1527例发生了心血管事件,排除其他危险因素的干扰后,统计结果显示不吃早餐的人较能够坚持吃早餐的人发生冠心病的风险升高27%;而那些在夜间吃宵夜的人较不吃宵夜的人发生冠心病的风险升高
目的:观察滋补脾阴方药对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大鼠大脑皮质保护作用及其线粒体相关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糖尿病组(DM),滋补脾阴方药组(ZBPYR)三组.透射电镜、JC-1染色标记法对大鼠皮质组织线粒体超微结构、数量和线粒体膜电位(△Ψm)变化进行了线粒体功能评价;Western blotting观察细胞色素C(Cyto C)、电压依赖性离子通道(VDAC)的表达,分析Z
本文在分析老年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的基础上,总结了名老中医沈宝藩教授取用痰瘀同治法治疗老年脑血管疾病的经验,重点介绍了痰瘀同治法在治疗脑卒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建立气虚血瘀型脑缺血大鼠模型,观察具有益气活血功效的参芎颗粒对模型大鼠海马齿状回区神经细胞的增殖、分化、存活及空问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气虚血瘀证)模型对照组、参芎组、人参组、川芎组,每组20只,运用BrdU掺入法、免疫组织化学、Morris水迷宫测试法来观察参芎颗粒对脑缺血大鼠神经细胞增殖、分化、存活和空、学习记忆的影响.结果:脑缺血可使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层新
会议
会议
目的:探讨经常规治疗无效特发性突聋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病史在15天以上1月以内,常规治疗无效的特发性突聋患者34例,采用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观察治疗前后听力变化,并且与常规治疗无效又不愿接受鼓室注射而继续常规治疗的患者24例进行对比.结果:2年内共纳入了60例患者(中途退出2例,完成最终随访和观察的58例).发现34例接受鼓室注射的患者,其听力改善有效率达到50%,气导纯音听阈均值为(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