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APS资料的2011年湖南首场强暴雨过程中尺度分析

来源 :2011年第八届全国灾害性天气预报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28419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综合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地面自动站资料以及LAPS中尺度分析资料,采用Barness带通滤波方法提取暴雨过程中的中尺度信息,对此次强暴雨过程进行中尺度演变特征及暴雨成因分析.结果表明:副热带急流和南压高压的配置有利于高空辐散的加强,前倾槽结构特征有利于触发对流;暴雨中心存在明显的低层正涡度(负散度)和高层负涡度(正散度)的耦合形势,对大暴雨的维持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强降水区假相当位温等值线密集,在锋区前方存在明显向高层伸展的假相当位温高值舌,而高层为下伸的假相当位温"漏斗",构成明显的深厚湿对流特征.强气旋性切变和正涡度平流触发中尺度气旋发生、发展,且伴随着中尺度雨团的移动,由此诱发的R中尺度涡旋是此次特大暴雨过程的直接影响系统,利用低层中尺度辐合中心位置来确定暴雨中心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木研究通过对近年来太原市PM10质量浓度变化值的分析可知,PM10质量浓度值在2005-2008年呈缓慢下降趋势,2009年又略有上升,2005-2009年期间PM10年均浓度值均未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年均值0.150mg/m3的要求,PM10质量浓度日均值在冬季最高,夏季最低;通过分析灰霾日气象要素与PM10质量浓度关系可知,灰霾天出现时,能见度、湿度及风速对环境空气中PM10质量浓度均有一定影
忻州市属于黄土高原西北部,各县年平均降水量386.0-516.5毫米,年平均气温5.0-9.7℃.干旱是危害我市农业生产最严重的气象灾害,为了快速开展干旱监测预警评估服务,更好的服务社会,有必要未雨绸缪,研制一套适合忻州气候的干旱监测影响评估系统.系统软件是基于中国气象局2006实施的《气象干旱等级》编制,通过翻译气象旬月报和建立气象历史资料数据库,计算四个监测干旱的单项指标(降水量距平百分率、标
永和县气象局自1991年至2006年承包果园期间,从气温、降水、日照、风等气象条件对果树生长结果的影响,介绍了果园小气候特征以及果园小气候条件的影响因素,指出发展果业要做到适地适果,并通过栽培措施改善果园小气候,以规避或减少不良天气对果树生产的影响。
本文对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调整后近几个月山西省观象台在观测中实际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表述与分析,对温度、降水、蒸发、辐射等出现数据异常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与建议,如通过制作人工站与自动站数据的对比差值表,来订正将要代替的异常值;用计算的小时蒸发量替代异常小时蒸发量,即用道尔顿蒸发公式W(蒸发率)=C,(E-e),E=e/f其中f为相对湿度,以温度、气压、风为主要因素来计算小时蒸发量为Vs=W×60
X波段天气雷达具备移动性、小型化、低功耗、低成本以及较高的空间分辨率等与生俱来的优势,这些特点使得它焕发出更加蓬勃的活力。各国的雷达气象工作者结合各自的雷达系统以及当地的气候条件提出了具体组合的降水公式。虽然它们不尽相同,但还是有共同的特征。比如公式的数学形式相同,还有组合公式都依据雨程的变化而变化,中小雨和大的降水过程分别采用不同形式的降水公式。本文着重研究雷达估测降水的方法,分析适合不同雨程的
采用0040接口技术与SQL查询语言,在叠加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对山西省闪电定位系统自带的网页查询功能进行扩充改进,实现了ORACLE数据库中闪电数据的精细化查询功能,并能够以图表的形式显示。自定义区域查询,为雷电资料和雷达回波对比分析、寻找探索雷电与雷达产品之间的关系、寻找雷电预警指标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按照经纬度查询,对于雷电灾害事后分析、定量调查和防灾减灾工作提出科学公正的判别依据。
应用基本观测资料及NECP再分析资料,对一次漏报的内蒙古东北地区致灾大到暴雪天气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大暴雪天气过程与内蒙古大雪暴雪天气学概念模型有所不同,没有强劲的水汽输送建立,垂直上升运动大值区集中在850~500hPa层,强降雪呈现时间短、强度大、范围小、灾害严重的中尺度特点.这次过程中,850hPa有很强的暖平流配合500hPa西南气流中弱冷平流,对流层中低层温度平流随高度减小,有
2010年7月18-20日西南低涡东北上影响华北,造成了华北地区大范围大暴雨过程.本文利用美国NCEP/NCAR 1°×1°逐日再分析场资料,分析了大暴雨的形成原因机制.结果表明:西南涡是这次华北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暴雨的持续与西南涡和中纬度高空槽的耦合过程密切相关;高低、空急流相互作用,有利于低层上升运动的发展和加强;高空湿位涡下传,使得西南低涡发展加强,暖湿平流有利于对流发展潜热释放,触发MC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卫星云图、雷达回波、自动气象站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7月30日短时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暴雨期间500hPa高空槽与850hPa切变线形成前倾形势,前倾槽为暴雨中尺度系统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热力和动力条件.此次暴雨中尺度活动特点是:降水时空变率大;TBB密集区和上冲云顶的位置对暴雨落区有很好的指示意义;短时突发性强降水雷达回波强度达到55dBZ
利用常规资料、区域气象自动站、卫星云图、多普勒天气雷达、闪电定位资料等,对2010和2011年山东出现的两次早春暴雪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重点研究了暴雪的对流性和成因.研究表明,低涡(切变线)、低空急流、地面气旋(倒槽)等影响系统是暴雪的主要影响系统;高空和地面天气系统在时间和空间配置上的差异是造成暴雪对流性不同的关键原因.红外云图能够很好地反映暴雪天气过程对流性的强弱;多普勒天气雷达可以清楚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