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农村金融改革步伐 服务新农村建设

来源 :九三学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lhR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经济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中面临诸多问题与矛盾,不仅动摇着自身生存发展的根基,而且严重制约了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功能的充分发挥。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严重滞后,影响了新农村建设跟进城市发展的速度,造成了贫困地区和现代城市间由于经济发展速度的巨大落差引发的新的贫富差别。因此,如何加快农村金融改革步伐,构建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服务新农村建设是社会各界关注和关心的重点。下面,结合四川省自贡市的实际,就此问题谈点体会和认识。 一、自贡市农村金融建设现.状及农村金融供给情况 (一)农村金融机构的基本情况; (二)农村金融机构金融服务情况; (三)农村信用社成为农村金融供给的主体; (四)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贷款权限上收,大量裁剪县域机构和人员,县级支行实际已成为上级行的储蓄机构,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断弱化。 二、当前新农村建设对金融的需求 (一)资金需求量剧增; (二)资金需求的周期长; (三)资金需求的多样性; (四)对金融机构的服务有了新的需求。 三、当前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与农村经济改革发展之间的矛盾; (二)新农村建设对资金的大量需求与农村资金大量外流之间的矛盾; (三)新农村建设对资金需求的多样化与农村金融品种单一的矛盾; (四)新农村建设对长期资金的需求与农村资金的短期性供给之间的矛盾。 四、构建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服务新农村建设 (一)加决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二)加大农村金融机构的政策支持力度; (三)完善农村资金回流机制; (四)鼓励民间资金参与村镇银行投资; (五)建立农村金融同业合作平台; (六)实施城乡差别监管政策。
其他文献
一、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历程:我国近代农业保险已有70多年的发展历史。历经上世纪20年代的小范围内试办、50年代农业保险的兴起和停办、60年代前期的恢复和试办直至文革期间被迫停止。自1982年恢复开办农业保险业务至2004年,国内只有中国人保和中华联合两家产险公司维持开办了农业保险。二、目前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在宏观层面,缺乏系统的政策支持;农民的投保意愿低。三、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保险制度:在宏
一、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经营模式。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基本上都是由各地政府组建的,承担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风险控制和政策目标明确、针对性强,采取“政府政策扶持、市场化运作”的经营模式; 二、保险公司自办农业保险模式;三、政府与商业保险公司联办共保模式;四、共保经营与互助合作模式;五、商业保险公司代办模式:统一农业保险政策;所有商业保险公司(产险公司)必须承担一定比例的农业保险任务;农业的保险的项目和范
一、我国实施农业保险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发展农业保险有利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发展农业保险有利于保证国家根食安全;发展农业保险有利于实现农村社会稳定;发展农业保险有利于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发展农业保险有利于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农业保险有利于完善农业金融体系;发展农业保险有利于均衡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二、我国现行农业保险模式的缺陷与成因:农业生产风险较高的特点,致使很多保险公司望而却步 ;农业保险亏损
一、农业保险是我国农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首先,通过建立完善的农业保险制度,发挥保险业风险管理职能,将过去农民的自担风险变为向保险公司转嫁风险,变政府对农业灾害损失的事后 救济为事前防范与灾后经济补偿,使政府和广大农民以较少投人获取较高保障,更好地体现党和政府对“三农”的支持政策。其次,通过发展农业保险保护和支持农业,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鼓励农业投人,消除农民增加农业投人的后顾之忧,
农村信用社改革对县域金融的影响有:(一)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明显增强,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二)农村信用社市场份额逐步扩大,县域金融市场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三)农村信用社货款非农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对“三农”经济的支持力度有所减弱;(四)县域以下资金加快向城区流动、向企业集中,农户贷款逐渐下降,农民贷款需求难以满足;(五)县域金融市场的竞争环境有所减弱,不利于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六)
本文作者认为应当选择适当的改革模式,同时注意把握信用社巨额不良资产和产权改革的矛盾,落实支持“三农”和追求利润最大化之间的矛盾,采用合适的增资扩股方式。在坚持市场经济的取向中,理顺关系,构建新型的经营模式,实现信用社良性发展。
近年来,全国各地农村信用社普遍推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为农户获得贷款开通了一条便捷的"绿色信用通道",受到广大农户的普遍欢迎和好评,但是由于信用社自身积累的问题,各个方面还不能与国内外商业银行进行市场化竞争,在金融业已全面放开的今天,需要政府进一步完善改革扶持政策,以帮助农村信用社摆脱困境,文中提出了政府扶持政策的6条建议。
在商业金融、政策金融和合作金融"三驾马车"拉不动农村金融的时候,发挥民间金融的积极作用,建立健全一个适应"三农"特点的、包括民间金融在内的农村金融体系以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金融发展的一种选择。一、民间金融的发展现状:民间金融是相对于正式(正规)金融而言的非正式(正规)金融,根据亚当斯等人的观点,系指游离于货币当局或者金融当局监管之外的金融(世界银行的定义近似)。民间金融较多地分散在广大的农村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支农能力弱化,已经成为影响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金融政策建议: 1.重塑农村金融体制,建立一个真正为农业为农民服务的金融机构。2.实行农村经济的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提高农业及农民的收人水平,完善农户自身的贷款条件。3.培养农民的信用意识,提高农民信用观念。4.提高农户贷款利率,使经营行可以取得平均利润。5.积极培育合作信用组织。主要是从体制上重新规范农
一、文献综述农村金融和贫困问题方面都有成熟的研究,然而从农村金融发展角度实现新农村脱贫的观点少有提出,本文将从这一角度进行论述。二、农村贫困和农村金融的涵义及相关分析(一)关于贫困;(二)关于金融。1.农村金融的定义;2.农村金融在新农村脱贫中的功能。三、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农村经济、缩减农村贫困的现状正规金融(一)正规金融1.商业性金融;2.政策性金融;3.合作金融。(二)非正规金融四、重构农村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