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湾沿岸一次东风波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

来源 :第九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rlxgg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风波是影响我国沿海地区的热带天气系统之一,过去的研究多侧重于较大尺度的东风波系统,其影响范围较广,但是对2011年8月24日夜里到25日白天的一次影响杭州湾沿岸的东风波暴雨过程的研究表明,此次东风波系统具有明显的中小尺度特征。为了进一步揭示这些中小尺度特征及其与强降水之间的内在联系,本文将使用NCEP的FNL再分析资料、加密的中尺度自动站资料、多普勒雷达产品以及同化了中尺度自动站资料的WRF模式5km高分辨率输出数据从多个角度予以分析研究。
其他文献
现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广大公众了解天气预报的渠道越来越多,对天气预报更加重视,天气预报质量自然而然就成为了公众对当地气象部门形象的判断标准。由于预报质量是天气预报水平正确而客观的评估,所以,为了进一步做好各类气象服务工作,及时了解各市气象部门的预报水平,促进预报准确率的不断提高,江苏省气象局已将城镇精细化天气预报质量检验列入各市局的日常业务考核,并规定各市局每月7日向省局上报天气预报质量
2012年2月下旬到3月上旬浙江出现了罕见连阴雨天气.2月20日~3月9日我省累计面雨量达209毫米,浙西部分地区累计雨量在300毫米以上,其中遂昌湖上达431毫米.3月5日我省还出现了区域性暴雨,局地大暴雨天气.本文利用Ncep2.5*2.5°再分析资料和Micaps常规资料,分析了这次连阴雨天气过程的环流特征,探讨了高空急流异常及低层的热力场和水汽输送;还对连阴雨期间的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
2011年7月23日温州及附近地区出现了一次强雷暴天气过程,20时钟山1小时雨量达95.1mm,钟山、双潮、岙底等3小时降水超过90mm.受强雷暴天气一定条件的制约,晚上20时30分左右动车D301和D3115在温州发生追尾,造成了40人死亡,200多人受伤的重大铁路交通事故.
文成地处浙南,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春季气温回暖较早.气候条件适宜茶叶种植,到目前为止全县茶园面积27050亩,其中无性系早茶良种茶园22350亩,无性系良种率达82.6%.茶叶产量285吨,产值5610万元,其中名优茶233吨,产值4760万元.冬季冻害、早春霜冻和夏秋高温干旱等各种气象灾害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因此对茶叶种植气候区划进行研究,为文成茶叶种植尤其是名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ECP全球再分析资料和雷达等非常规资料,对2012年4月10日夜间至11日凌晨上海地区出现的短时强降水过程进行了天气学、动力学诊断和中尺度分析.2012年4月10日夜间至11日凌晨上海中部地区出现暴雨,部分地区出现了大暴雨.此次局地强降水是在500hPa高空槽、700和850hPa的切变线、低空西南急流以及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共同影响下产生的.
为了提高常州金坛溧阳三地的温度预报准确率,达到三地温度预报的"精细化"要求,同时为了提高数值预报产品对温度预报的释用性,建立本研究。本研究从概率统计方法出发,分析运用2009年欧洲、日本及T639三家的数值预报资料,利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常州、金坛及溧阳三地24小时和48小时的本地化温度预报方程。对方程结论分析后,剔除方程里面贡献较小的因子,再次重新建立方程。
2012年7月13~14日泰州地区普降暴雨、局部大暴雨,泰州的中北部出现了连续两天的暴雨,14日姜堰的182.5mm降水成为该站有历史记录以来的第二高值.这次暴雨过程强度大、范围广,给我市造成了严重影响,单姜堰地区就有五分之一左右的田块受淹,受灾人口30251人,造成经济损失6600.5万元.此外我们前期预报的偏差也值得反思研究.为了加深对此类梅雨期暴雨的认识,本文应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以及NCEP
2012年6月17~18日浙北地区和浙中的西部出现暴雨、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天气过程.17日08时~18日08时的24小时,全省一半以上基本站雨量超过50 mm,其中21站超过100 mm,最大为绍兴上虞245.3 mm.该过程的暴雨范围及强度都是浙江省梅汛期少见的.利用国家气象中心下发的Micaps资料、云图、浙江省雷达回波以及自动站资料,对该过程进行了分析.
大型冲击电流试验平台是防雷器件质量检验的关键设备,根据国际和我国防雷有关测试标准,嘉兴市气象局结合浙江防雷工作实际,建设了100kA的8/20μs波形和20kA的10/350μs波形输出的冲击电流试验平台,通过对雷电危害性研究及防雷产品有关性能测试,填补了我省在防雷产品标称放电电流、最大放电电流,残压等性能指标大电流冲击检测这一领域的空白,本文介绍该测试平台的研制、建设和应用中的关键技术和经验。
雷击风险评估是运用《雷电防护第2部分:风险管理》的评估方法,对项目可能遭受雷击概率及雷击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行分析计算,根据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技术防范措施。由于该评估方法能全面对建筑物本身及其相关服务设施及线路进行考虑,近几年,雷击风险评估工作在各地发展的很快,但不容忽视的在雷击风险评估报告编制中,管理部门未制定出明确的计算方法,导致同一个评估项目由于评估方法不同其对应的计算结果不同,损害了雷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