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穴石笋的加速器质谱碳十四定年的深入研究

来源 :第十一届全国第四纪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ing4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洞穴石笋记录在研究古气候和古环境变化、尤其是季风气候变化时,发挥了重要作用。衔接古气候和现代气候变化的对应关系,需要高分辨率、近现代的古气候记录,年轻石笋的准确定年就愈发显得重要。铀系不平衡质谱法(ICPMS 230Th/U)定年是用于石笋定年的最好的工具。然而,对于铀含量低、钍含量高、年龄小(< 1000年)的石笋,ICPMS 230 Th/U法存在困难。石笋的碳十四定年,由于以往认为从围岩中溶解的死碳会对碳十四年龄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通常弃之不用。随着近年来利用石笋碳十四定年与铀系的配合来反映大气碳十四活度变化的研究深入,发现石笋的碳十四年龄受死碳影响并不像估计的那么严重,而且死碳的影响在一些石笋中显示相对稳定。
其他文献
宇宙成因核素是指来自外层宇宙空间的高能量宇宙射线粒子(包括原生和次生粒子、中子和微介子等)与地表/近地表岩石中元素间发生核反应而形成的稳定核素(3He、21Ne等)和放射性核素(10Be、14C、26Al、36Cl等)。宇宙成因核素生成率随深度呈指数衰减,其浓度是暴露时间和剥蚀速率的函数。在稳定侵蚀状态,核素浓度保持相对稳定,只受剥蚀速率影响。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加速器质谱分析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宇
Based on the experiences accumulated by previous investigators,we have developed a complete procedure for highly precise and accurate U-Th isotopic measurements using a Multi-Collector Inductively Cou
会议
青藏高原受中低纬度西风和印度季风两大环流控制。由于两个环流给青藏高原带来不同的水汽,从而构成不同的水热组合,而这种组合又会影响其上层大气,并且对更大范围的天气气候产生影响。北大西洋的温盐环流被认为是引起气候波动的主要源地。但是青藏高原受西风和印度季风两个系统的影响,青藏高原的环境变化如何响应由北大西洋地区驱动的全球变化,在不同时期的响应机制是否一致,目前的研究仍然未能很好地回答。
米兰科维奇理论认为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分配受地球轨道参数偏心率,倾斜轴与岁差变化调节并因此决定地球轨道尺度气候变化的韵律.这三个轨道周期分别大约为10万年,4.1万年与2.3万年.在中更新转型(125-70万年)之前,4.1万年的周期是第四纪气候变化的主导周期.这通常归因于高低纬度夏季太阳辐射差或者是高纬度夏季综合太阳辐射的影响.中更新世气候转型后,高纬度的冰量变化与二氧化碳变化以10万年周期为主
会议
Arabian Sea records have estimated perceptions into the factors that control the strength-timing-response of the Indian Summer Monsoon (ISM).Lack of Higher-Resolution absolutely dated record from Indi
会议
中世纪暖期(MWP)作为地球历史上距现代暖期最近的温暖时段,其气候变化受到国内外学界广泛关注。过去的研究焦点主要在于MWP整体气候状况,特别是在相对一致的温度变化背景下,降水/湿度的总体响应。但事实上,对MWP内部百年级事件的研究,因其更具与现代的可对比性,对于理解全球变暖背景下区域气候响应的方式和机理尤有助益。我们通过综合分析能够记录一千年以上亚洲季风降水(湿度)的石笋、湖泊、历史文献等代用资料
会议
东亚季风区全新世适宜期的时空演变特征对研究东亚季风驱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近十余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对于东亚季风区内部全新世适宜期的发生时间,目前存在多种看法,主要包括:1)全新世适宜期发生时间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变晚("穿时说");2)全新世适宜期发生时间在东亚季风区内部无显著差别,为9000 a BP前后;3)全新世适宜期开始时间在中国南方开始较早(起始于~11000 a BP),北部开始较晚(起始于
会议
一般认为撒哈拉沙漠的形成时代不会早于第四纪(~2-3 Myr以前)。大量的地质记录显示第四纪冰期开始的时候撒哈拉出现了显著的干旱。撒哈拉的干旱程度主要受非洲夏季风的影响。在第四纪之前,非洲夏季风的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岁差周期(大约2万年周期);在第四纪冰期开始之后,冰期间冰期旋回(大约4万年或10万年周期)开始影响非洲夏季风的强度。上述的这些证据,致使撒哈拉沙漠的形成时代不早于第四纪观点的形成。然而,
泥河湾盆地位于华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带上,是在晚新生代华北地台断陷带和大型裂陷盆地发育大背景下形成的内陆断陷盆地。盆地内发育良好的更新世连续河湖相地层,并且蕴含大量早更新世古人类遗址和哺乳动物化石。自20世纪20年代初英国地质学家巴尔博对泥河湾盆地进行古生物调查并命名"泥河湾层"和"泥河湾动物群"以来,泥河湾以自己丰富的科学内涵和魅力成为我国乃至东亚第四纪地质学、古生物学、古人类学、考古学、地
会议
受晚新生代青藏高原强烈隆升的影响,贵州高原发生了间歇式构造抬升活动,河流强烈下切在喀斯特地区形成了多级层状洞穴,是记录区域构造抬升和地貌演化历史的珍贵档案.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测年物质和方法,目前对于贵州高原晚新生代以来的地质、地貌演化历史的认识还很欠缺.20世纪8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宇宙成因核素法,可直接测定地质体的暴露年龄或埋藏年龄,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的手段.近年来,国际上运用宇宙成因核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