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双相钢热处理过程中显微组织演变的元胞自动机模拟

来源 :第十二届全国固态相变、凝固及应用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y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立了模拟低碳双相钢热处理过程中显微组织和碳浓度场演变过程的二维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on,CA)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在铁素体-奥氏体两相区等温时奥氏体的连续形核、相变由界面迁移率和局部碳浓度差所驱动、在热处理过程中溶质碳原子的再分配及扩散.应用该模型模拟了Fe-0.384 mol.%C低碳双相钢在两相区等温时的铁素体-奥氏体相变、随后空冷过程中的奥氏体-铁素体相变和马氏体相变以及同火过程中的马氏体分解.
其他文献
采用电磁悬浮无容器处理技术实现了液态四元Ni-5%Fe-5%Cu-5%Sn合金的深过冷,获得了370 (0.22TL)的最大过冷度.选取过冷度为80,125,220和370 K的合金样品进行了相组成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在实验覆盖的过冷度范围内,该合金均形成了α-Ni单相固溶体.随过冷度增大,溶质固溶引起的晶格畸变程度增加,α-Ni固溶体相的晶格常数增大.
会议
The compound CoSb3 has been extensively researched in thermoelectric field due to its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green refrigeration and power generation.In this work,we carried out Bridgman directional
会议
粘度决定了液态中原子的弛豫时间,并在非晶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通常而言,液态中粘度的变化是符合Arrhenius型的,如图1中(a)所示。但是近年来,研究发现对于大部分金属玻璃,在过冷态时粘度和温度之间遵循VFT关系:
会议
采用单辊甩带技术,实现了A1-38wt%Sm合金中的快速凝固,发现形核后长大的枝晶,在生长时随着过冷度的增大,发生了"枝晶-非晶"组织演变(图1).枝晶转变为非晶时的尖端半径为20nm.利用枝晶生长模型,计算出了对应于非晶转变枝晶尖端半径的过冷度和生长速度分别为300K和1.2μm/s.结果表明,发生非晶转变时,转变界面处的过冷度主要为溶质过冷度,该过冷度随Peclet数的增大而增大.分析说明,导
会议
亚稳液相分离是过冷合金熔体凝固过程的重要现象,也是材料科学研究者关注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液态Co-Cu合金的混合焓为正值,其相图中含有亚稳液态不混溶间隙。因此,在深过冷状态下,二元Co-Cu合金熔体将发生亚稳液相分离。如果在二元Co-Cu合金中引入不同的第三组元(Sn,Fe,Si,Ge,Pb,Ni等),形成的三元合金是否具有亚稳液相分离的热力学状态将如何判定?本文通过在二元Co50Cu50合金中引
Au80Sn20合金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微电子封装的共晶钎焊材料,本文采用包覆循环过热法研究了Au80Sn20共晶合金的深过冷形成能力和深过冷快速凝固条件下的凝固组织演化,并分析了非规则共晶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通过对包覆循环过热工艺参数(包覆剂、过热度、保温时间、循环次数)的优化,使Au80Sn20合金获得了0.2Tm(55K)以上的深过冷;当过冷度△T<28K时,凝同组织为规则层片状组织;当过冷度
采用激光重熔及后续等温转变技术对中碳高硅钢表面进行改性。采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对本次实验所选中碳高硅钢的Ms温度进行测量,测量结果为230℃,从而选定在250℃恒温条件下进行激光重熔制备无碳化物贝氏体,并在重熔后将试样在250℃恒温条件下继续保温24小时,制备出具有高硬度的无碳化物贝氏体表面改性层。与此同时,采用250℃盐浴淬火+24小时等温转变制备无碳化物贝氏体块体与激光重熔试
会议
试验研究了两相区不同退火温度下逆转奥氏体相交组织的演变情况,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到,热轧板组织为典型的粒状贝氏体和大量的MA.经过720℃保温处理之后,在原奥氏体晶界上有大量的逆转组织产生,原奥氏体晶粒内部贝氏体板条之间也有大量逆转组织产生.在相同的热处理保温时间下,740℃时逆转组织达到最大量.当热处理温度达到780℃时,逆转奥氏体相变组织在室温下以岛状物分布于原奥氏体晶界和板条界面上.当热
会议
Q235钢是一种普通的C-Mn钢,Mn含量相对较低,没有添加合金元素,生产成本低,但附加值也低,因此在不增加合金元素的前提下,开展Q235钢的试验研究,充分发挥其潜能,对此类产品应用领域的拓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企业效益有明显的贡献,也为今后钢铁工业产品升级提供参考。本文对Q235B普通低碳钢进行了不同温度的淬火处理,并对热处理过程中的力学性能和组织变化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本文研究一种新型的低碳锰系贝氏体钢(成分为0.22C-2.0Mn-1.0Si-0.8Cr-0.8(Mo&Ni)),在铁路上实现较好的应用.相比以往传统的珠光体钢轨,0.2%的C含量使贝氏体钢在铁路焊接方面具有更加优异的性能.珠光体钢轨与贝氏体钢轨组织对比如图1所示.珠光体钢轨钢组织由细密的珠光体组织与仿晶界铁素体组成,贝氏体钢组织主要由贝氏体、马氏体及少量残余奥氏体组成.相比而言,珠光体钢一方面由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