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可视化在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教学中的实践初探

来源 :第六届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pur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地理新课程的评价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学习过程,以及在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的变化.强化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弱化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期望的是学生未来的发展,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评价,用评价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集中体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教学理念.地理学习评价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包括了: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对地理观察、区域分析与综合、地理比较等常用地理方法的领悟、掌握状况和运用水平;对地理概念、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的理解水平;在地理学习中所形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目前,我市初中阶段对学生地理学习的评价主要采取书面评价形式,分别在初一进行统考,初二进行会考,考核结果以等级形式纳入中考的考核范围.
其他文献
自主发展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学会学习"又是自主发展一方面的具体体现.那么对于课堂教学来说,学生的自主发展学习就尤为值得探讨的了.自主发展学习模式一直是一线老师们努力完善的研究对象.自主学习能力也被列入了新《课程标准》中.要成为一个健康的终身学习者,学习者的学习意识的形成、学习方式放的选择和自我学习评估的调控都将直接影响到其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建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下的诵读唱教学,需要解决教学设计、实施、评价中诸多的问题,仍面临许多挑战。同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教师自身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教师缺乏相应的理论修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无法实现,因此教师专业成长需要与时俱进。在今后教学实践中还将继续探索,不断完善。
各学科国家课程标准(修订版)即将颁布,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新课改的核心目标。学科教学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关键能力的基本途径。英语学科,可以基于SPOC平台,构建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线上、线下两种课堂的优势,为学生设计层次不同的学习任务,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搭建合作学习的平台,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奠定英语学科基础。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由现行的英语教育模式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并非是轻而易举的,教师和学生也都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才能找到核心素养落实的方法。当然,在实施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各个层面的障碍也是存在的,现行的考试制度会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核心素养的落实,家长、教师依旧看中孩子的书面成绩而忽视其素养的形成。因此,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任重而道远,全人教育势在必行。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已成为新时期历史教学的必然,初中历史教师必须从教学观念、教学水平、教学技巧上全面提高才能顺应这一潮流,只有这样,才能让历史教育真正为国民素质的提高,适应世界发展水平作出应有的贡献。
《小学公益实践教程》以学习公益的知识,践行公益知识的活动为课程特点。在实施课程时,按照学生的年龄、心理和经验特点,结合学校的校本课程,以递进的方式从家庭、班级、学校、社区和社会开展公益教育认知和公益实践活动。例如,一年级的活动是“做一个体贴家人的人”“要为集体做事情”等,从身边的小事情做起。二、三年级开始关注社区、社会的公益问题,例如,“做对社区有益的事情”“变废为宝节约资源”“做世界公益日的宣传
核心素养是学科或跨学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具有综合性。跨学科(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一词本义是“合作研究”,打破学科界限,融合各学科知识,以开放的视野进行研究,发展综合交叉的知识及方法。核心素养是要通过不同学科的课程学习而获得,不是简单的学科知识与技能,核心素养就其本质是“寻找人性”,其中历史学科是寻找“人”在时间中的位置,地理学科是寻
国学大师钱穆曾说:“历史就是我们的生命。”历史就像一座充满着人类激情与智慧的文化宝藏,静静地待在每一个人的身旁,而历史课堂的价值就在于去开发、整理和运用它。核心素养与深化课程改革有着直接的、深度的关联,是课程改革进入深水区的必然方向和路径。只有把历史课堂转化成为学生内在的核心素养特质,才能帮助学生打开这一宝藏,真正感悟历史的真谛,那历史就不仅是一门课程了,它更是终生追求的一种文化品位、一种精神境界
新课程改革以来,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历史选择题创设也逐渐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考查.题目设计过程中为了突出题目的灵活生动,检验学生对史料的分析归纳鉴别能力,将史料在题干部分呈现成为一种命题趋势.总结起来,其史料类型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文字史料,考查学生文字阅读归纳分析的能力;图表数据,包括地图和一些统计图等,主要考查学生对一些统计图或者历史地图的识别和运用能力,以及一些数据的
"地理核心素养"是当下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热门话题之一,诸多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对其内涵、内容、价值等进行了探讨.这些研究普遍是从地理科学的角度出发,以目标为导向,着眼于学生最终应该获得什么样的地理核心素养,而对于学生获得这些核心素养的途径及所能够达到的程度,则少有谈及.本文将从地理认知的角度,通过实证研究,探讨教学方式与学生核心素养的获得之间的关系,以期揭示地理核心素养的获得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