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不均匀沉降腓骨上端截骨术影像分析与效果评价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膝关节不均匀沉降腓骨上端截骨术后影像评价与效果。方法:回顾2015年我院收治35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全部选内侧间室型,胫骨平台不均匀沉降腓骨近端截骨术后的影像学资料,我们分为轻型(X线片及CT片胫骨平台内侧缘略见骨赘影,内侧间隙较外侧变窄约1/3)。中型(X线,CT胫骨平台边缘变尖膝关节内侧间隙明显较外侧窄1/2,胫骨外侧平台边缘略变尖),重型(X线及CT片显示膝关节间隙内外侧均变窄,关节间隙变窄2/3,胫骨平台关节面明显凹陷)三类。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5月我科运用前瞻性思维对139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护理。结果:只有2名患者发生了深静脉血栓。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应是从术前开始的综合预防。
目的 探讨"组织细胞生物电能稳态失衡"概念与骨折愈合发生发展的关系。"内环境生物电能稳态"它反映出的组织细胞功能状态的正常与否,功能状态的异常是导致各种组织细胞病理变化和病理生理改变的共同原因;"内环境生物电能稳态"概念:是指大到整体、系统和组织脏器,小到细胞、细胞器甚至每一个蛋白质分子都蕴含一定量生物电能,而且它们单位体积内所蕴含的生物电能含量要维持在正常范围内,或者讲它们在行使各自生理功能时,
目的 探讨"组织细胞生物电能稳态失衡"概念与应力遮挡综合症发生发展的关系。"内环境生物电能稳态"是内环境稳态的重要内容,它反映出的组织细胞功能状态的正常与否,功能状态的异常是导致各种组织细胞病理变化和病理生理改变的共同原因;同时也是应力遮挡综合症的根本病因。
目的 探讨按程序节点进行标准化闭合经皮椎弓根穿刺骨水泥灌注法在临床应用及近期随访结果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胸腰椎压缩性骨折22例,男14例,女8例,平均年龄51±21岁,胸椎骨折9例,腰椎骨折8例,胸腰椎多发骨折5例,术前后凸Cobb角5°~45°,平均28.3°±13.5°;VAS评分3~8分,平均6.0±1.2分;ODIt50%~95%,平均68.6%±17.6
目的:探讨应用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系统(Zero-PACIFC)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于我院接受Zero-PACIFC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颈椎病患者30例,年龄38~71岁,平均58.3±4.6岁.其中神经根型5例,脊髓型16例,混合型9例;单间隙21例,两个间隙9例.
目的:探讨经腋下直切口入路行前路中上胸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减压,结合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术治疗中上胸椎结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患者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21-73岁,平均47.8岁.病灶累及单节椎体4例,分别为:T4、T5各1例及2例T7;累及2节椎体者6例,分别为:1例T3,4、2例T4,5、2例T6,7和1例T5,6;累及3节椎体者2例,均为T4,5,6节段.病程4-8个月,平均6个月.术前
经典的Bankart损伤的修复是采用3枚锚钉在关节盂前下区间3点缝合修复盂肱韧带复合体。采用2枚双线锚钉4点交叉连续固定修复复合体能否达到同样的效果是肩关节领域值得关注的问题。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对比两枚锚钉4点交叉缝合和3枚锚钉3点缝合两种技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明确前者能否达到同样的疗效,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支持。
目的 探讨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围手术期护理与康复训练。方法 总结21例双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术后护理以及出院康复指导。充分做好术前宣教、术前评估、重视术后功能康复锻炼和出院康复指导。
目的 探讨比较单纯应用MC+锁定式融合器或前路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5年1月就诊的颈椎退行性疾病45例,男17例,女28例,平均年龄53±11岁,1节段颈椎间盘突出32例,2节段颈椎间盘突出13例,合并颈椎管狭窄40例,合并后纵韧带钙化21例,椎体后缘、钩椎关节骨赘增生31例,神经根型颈椎病8例,脊髓型颈椎病11例,混合型颈椎病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近节、中节指骨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自2008年1月至2014年7月,在手提式X线机监视下闭合复位,经皮顺行或逆行穿入直径0.8mm~1.5mm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近节、中节指骨骨折236例258处.术后通过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按照总主动活动度(totalactivemotion,TAM)标准评定手指关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