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氧性乳突炎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相关性分析(附40例病例)

来源 :第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医学影像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junc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临床病例为研究对象,就缺氧性乳突炎MR表现与病理相关性进行报告分析讨论。经临床观察,其病机制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缺氧因素;②中耳主要由膜结构、气腔及结构微小的听骨构成,煤气爆炸产生的强大冲击波导致听器的损害,主要表现为鼓膜穿孔、听骨链断裂及乳突部淋巴回流障碍,导致乳突炎,煤气爆炸患者除冲击波伤外,同时也因为煤气爆炸后产生大量有害气体(主要是一氧化炭)引发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及乳突水肿。③乳突血供特点,乳突血管结构细小,且迂曲,缺氧后血管可能发生痉挛,造成乳突缺血血氧,从而导致乳突炎。
其他文献
目的:依托医院PACS安装和实施的契机,充分利用医院的病例特点和中医诊疗优势,通过结合中医辨证论治的要求对医学影像和信息进行计算机智能化处理后,达到摒弃影像诊断传统的肉眼观察和主观判断的目的。方法:针对本科近六年来每学期的所承担的教学任务和特点,建立教学、科研模块。结果:通过1、设定和配置教学专用PACS服务器,与全院公共PACS相连;2、收集典型病例图片,开发数据库图片导库软件,将典型病例图片由
目的:探讨CT与MR诊断急性颅脑损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急性颅脑患者212例,均行CT、MR扫描,分别将CT、MR表现的影像学征象与临床证实结果相对照.结果:CT对于脑挫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颅骨骨折的诊断以及MR对于颅骨骨折的诊断与临床证实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CT和MR各影像学征象与临床证实结果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T、MR均能作为诊断急性颅脑损伤的影像
目的:探讨超声监测柴胡瘿瘤颗粒在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中药治疗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中药治疗组另加服柴胡瘿瘤颗粒治疗。分别与治疗后1、2、3、4周及6个月后彩超观察甲状腺体积、内部实质回声、彩色血流的变化。结果:中药治疗组治愈率95.1%,复发率4.9%。对照组治愈率75.0%,复发率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本文对恶性肿瘤肺转移途径、气腔实变型肺转移、钙化性肺转移、肺动脉肿瘤栓塞、灭活性转移瘤等肺转移瘤的各种罕少见的或非典型的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进行了综述。
目的:探讨BOLD-fMRI和DTT成像在神经外科手术的应用优势价值及意义.方法:在1.5T场强磁共振系统对32例脑病人根据特定任务采集BOLD数据和DTT成像图像资料传入神经外科手术导航系统,病灶精确定位后进行手术切除。结果:在MRI成像结合下导航显微镜全切除28例,次全切除5例.所有病灶导航系统下进行手术,术后恢复良好,本组病例无死亡,未出现术后不良并发症.结论:在BOLD-fMRI和DTT成
目的:探讨MR磁敏感成像(SWI)技术在脑血管畸形中影像表现多样性的病理生理基础.方法:搜集具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血管畸形患者33例.其中海绵状血管瘤24例,动静脉畸形(AVM)5例,发育性静脉畸形(DVA)3例,Galen静脉血管畸形合并永存镰状窦1例,毛细血管扩张症合并海绵状血管瘤2例.SWI影像表现与病理结果及常规MR扫描影像表现对比.结果:24例海绵状血管瘤中15例表现为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颅内病变的MRI表现,总结其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两院公共卫生救治中心确诊的32例神经系统型AIDS患者脑部MRI表现。结果:6例HIV脑炎表现为半卵圆中心脑白质区对称性多发点片状长T1长T2信号影,4例有脑萎缩;9例弓形体脑炎例表现为基底节区和额顶叶、小脑半球多发或单发片状长T1长T2信号,增强T1WI呈多发环状、结节状及不规则靶形强化,8例隐球
目的:探讨鼻腔及鼻窦内翻乳头状瘤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率。方法:对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鼻腔及鼻窦内翻乳头状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患者CT均表现为鼻腔或鼻窦软组织密度灶,2例CT增强扫描显示软组织肿块中度强化,2例在MRI T1、T2序列上信号与脑灰质接近,中度强化.其中25例为单侧发病(左侧13例,右侧12例),2例累及双侧.1例仅表现为左侧鼻前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及其颈部转移淋巴结的螺旋CT表现,探讨其对肿瘤侵犯周围重要器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4例甲状腺癌的术前螺旋CT表现.结果:24例原发肿瘤均密度不均匀,12例边缘不规则,11例原发肿瘤内有细颗粒状钙化,6例原发肿瘤及转移淋巴结内有囊性变伴囊壁高密度乳头状结节;手术证实气管受侵6例,CT示气管内壁不规则和肿物突入腔内而明确诊断.食管受侵4例,颈动脉受侵4例;
目的:探讨MRI梯度回波T2*WI对脑微出血的诊断价值,以及脑微出血的临床意义. 方法:502例临床疑有脑卒中患者,通过常规MRI T1WI、T2WI及梯度回波T2*WI检查,分析脑微出血灶分布,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发现脑微出血灶118例,共917个,好发部位依次为皮层—皮层下381个(41.55%)、基底节230个(25.08%)、丘脑165个(17.99%)、脑干80个(8.72%)、小脑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