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公益法人不作为诉讼

来源 :海峡两岸“法治建设与社会进步”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ao0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鉴于公害、商品瑕疵或其它事故所生之危害,有时具继续性、隐微性或扩散性,其受害人常不自知或无力独自排除侵害,致使社会大众权益持续受损而无从制止,为了保护受害之大众,实有必要扩大公益法人之功能,使其得以自己名义对侵害多数人利益之行为人提起不作为之诉,故我国于二〇〇三年二月七日公布增定民事诉讼法(下称民诉法)第四十四条之三第一项,其规定:「以公益为目的之社团法人或财团法人,经其目的事业主管机关许可,于章程所定目的范围内,得对侵害多数人利益之行为人,提起不作为诉讼。」,明文赋予公益法人提起不作为诉讼之权利。因本文认为民诉法第四十四条之三既已提供公益法人不作为请求权,则有关公益法人不作为诉讼提诉权之性质,本文系采固有请求权说,认为公益法人提起不作为诉讼系本于其本身之固有之请求权,非自受害群众为诉讼实施权之授与。且每一个公益团体均具有自己固有之不作为请求权,因此其起诉效力仅及于该起诉之团体,不同之团体再行起诉,应无重复起诉或一事不再理之适用,而为避免诉讼不经济及裁判歧异之现象,本文亦认同对于不同团体分别起诉而系属同一法院之事件,应使之合并审理,但对于已因受败诉判决而负有不作为义务者,若有其它团体再对同一事件起诉者,应认其欠缺权利保护必要而驳回其诉之主张,但最好之方式则应采取德国于一般交易条款第二十一条(现为不作为诉讼法第十一条)之立法方式,特别明文规定,受害人得片面引用胜诉判决,明确立法,杜绝争议。
其他文献
  员工福利制度是现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以及科技文明的时代,企业挽留人才不可或缺的条件,更是企业激励人气,发挥高度工作意愿与忠诚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首先讲述了
会议
  毋庸置疑,设立反垄断机构是为了保证反垄断法的有效实施。尽管反垄断法的实施存在着多种制约因素,但反垄断机构的设置对反垄断法实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
会议
  法律实效的确保,一方面有赖于执法机构设置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也有赖于实施过程系统的协调性。考察《反垄断法》(草案)的相关规定,我国将设立反垄断的双层执法体系
会议
  人类社会伴随着危机一路走来,但任何时代的危机似乎都没有像今天这样频繁。我们所面临的社会,无论在转型的幅度、运行的速度和全球化的程度诸方面都今非昔比。而
会议
  通过对台湾公司法的研究,对其中的非现金出资进行诠释,并对相关立法进行了探讨,对比分析了各国立法的优缺点。
会议
  前馈控制能有效地避免风险,是经济稳定发展、社会长治久安和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前馈控制具有超前性、科学性、均衡性和开放性特征;有效的前馈控制需要融入公共组
会议
  文章基于“秩序与系统、观察者相互关系”的认识,对传统社会科学意义上的社会秩序与社会系统的关系及经验与局限进行剖析。进而指出突出人的尺度并没有使人类从
会议
  国立中正文化中心设置条例于93年公布施行后,攸关我国行政法人建制基础的行政法人法草案随即停滞于立法院审议阶段。其原因或为各界对于行政法人制度整体规划仍
会议
  文章运用应急管理理论对重大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社会基础、矛盾积累,心理共鸣、情绪宣泄进行了深入剖析,详细探讨了从民意-民怨-积怨-民怒的转化过程,并针对重大群体
会议
  关于市地重划公告之处分应如何认定其处分机关,本文于[结论」上赞同最高行政法院之见解,同时也肯认其末仅以多阶段行政处分之论述,而径认「后阶段行为」为行政处分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