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类型与实现途径

来源 :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总结及水土保持发展战略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yi0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江流域幅员辽阔,自然条件优越,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己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新的世纪,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流域内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对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充分发挥生态的修复能力,大面积迅速恢复植被和改善生态系统,正是顺应时代要求,促进和加快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防治步伐的最为途径之一。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植被类型繁多,十分有利于植物的繁衍和生态的自我修复。 多年的实践表明:发挥生态自我修复能力的必须加强领导,全面规划,强化组织协调,大力宣传,完善项目管理,健全规章制度,变革农村能源结构,鼓励可循环再生能源的推广和利用,有效降低人为对生态的干扰破坏,配套政策,创新机制,强化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积极营造适应生态修复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其他文献
水土流失是引发“三农”问题的元凶。“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要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根本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本文介绍了河南省水土流失与“三农”问题,提出防治水土流失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阐述了处理好发展经济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关系、处理好生态修复与人工
为了比较不同地理单元之间的土壤侵蚀情况,在定义土壤侵蚀综合指数的基础上,应用RS和GIS技术,以吉林省长春市为例,从宏观上对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具体表现在对不同坡度等级、不同坡向、不同高程带、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不同行政单元、不同水土保持分区以及不同生态背景上的土壤侵蚀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本文揭示了长春市土壤侵蚀与其地理环境背景的空间关系,为定量研究土壤侵蚀情况提供了一种思路和方法。
云南省珠江流域岩溶地貌广布,由于自然和人为活动的原因,致使土地石漠化严重。近几年由于国家重视,地方努力,石漠化防治取得一定成效,各项法规制度不断健全,机制不断完善,为珠江流域岩溶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奠定了重要的环境基础。同时该区域生态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当前水土保持从业人员水文知识的相对欠缺,在水土保持工程坡面水系沟道断面设计中洪水计算时采用的公式不同,或采用同一公式,但参数的取值不同,导致结果差别较大。根据贵州水土保持工程的特点,提出坡面水系工程沟道断面设计中洪水计算的两种方法:修正推理公式法和贵州省特小流域雨洪计算公式法,以及一些常见的注意事项,供设计参考。
以新疆头屯河为研究对象,简述概况,对造成水土流失的成因进行分析,选用水土流失预测模型,预测头屯河水库以上的水土流失量,在计算过程中,以焦煤集团硫磺沟煤矿为例,计算其水土流失量,综合平均其它各矿情况,计算工矿企业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通过对水土流失量的分析,提出对头屯河上游的水土保持工作应采取的相应的各种对策。
以寨沟小流域为例,选择了坡耕地、不同阶段弃耕地、板栗疏林及次生林地等的小区9个,测定了坡面侵蚀及非点源污染特征指标来衡量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保护区的土壤侵蚀和水质量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坡耕地土壤侵蚀剧烈,同时坡耕地又是地表径流中COD和磷酸盐的主要来源。随着弃耕年限增加各污染物指标显著下降,弃耕5年后保土效果显著。板栗疏林的氮流失量大于坡耕地,不定期除草的板栗疏林无论是土壤侵蚀还是氮流失均大于未除草
定西市南部,是我国著名的中药材产地之一,是甘川公路的必经之地,也是我省泥石流高发地段之一。特殊的地质构造,加上人口密度大,人为对自然植被的严重破坏,人们对灾害认识不足、防范意识差,开矿、修路弃石、弃渣严重,水土流失灾害严重,给当地经济发展、交通运输、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隐患。通过调研提出了建立泥石流预警网络,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大生态移民力度,禁止破坏植被、退耕还林还草、恢复自然植被,落实
对从美国、加拿大、中国内蒙古引进的18种牧草种类在志丹县的生长状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目的在于确定各种牧草材料的适应性,评定牧草的产量和质量,从而筛选出适合当地生长的优良牧草,以满足生产需要,为建立大面积高产、优质的人工牧草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多年驯化筛选,剩余的18种牧草均表现出良好的生长趋势或生态作用,同时具有良好的牲畜适口性,值得进一步推广种植。
沟埋式管道工程作为线状开发建设项目的一种,既具有线状建设项目共同的土壤侵蚀特点,又有其独特的土壤侵蚀特点。本文以鲁皖成品油管道工程山东段为例,通过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在该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及工程布局,水土流失量的动态变化等监测内容的分析基础上,针对沟埋式管道建设类工程发生土壤侵蚀的特点、对位配置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初步总结了防治沟埋式管道类工程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方案。
在贵州非石质山区的坡耕地整治中,按照有关的技术规范实施坡改梯的难度较大。本文总结介绍玉屏县和毕节市的群众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形成的表土平移土坎坡改梯技术和果园逐年抚育梯化技术及其实施要点,并参考有关资料加以完善,以利推广,于取石不便的石质山区坡耕地整治也有一定的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