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缸内直喷系统的开发研究

来源 :2011年APC联合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6953042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发了一套低压缸内直喷系统,并通过试验分别研究了背压和喷射压力对系统中的空气辅助直喷喷嘴的喷雾和雾化特性的影响,在全透明光学发动机上分析了不同活塞顶形状对混合气形成过程的影响,并且模拟了不同喷射时刻下的混合气形成过程。结果表明,空气辅助喷嘴的贯穿距离和喷雾锥角均随背压的增大而减小;喷油量与喷气量的比例增大,会使喷雾的索态尔平均直径(SMD)增大;偏心碗型活塞项部对喷雾的引导作用,减少了碰壁现象的出现,降低了壁面油膜被破坏的可能性,而且使油雾的扩散范围增大,有利于混合气的形成;喷射时刻提前会使活塞顶部的燃油湿壁量增大。
其他文献
阐述了富燃料类燃烧火灾显著的基本特征,主要是温度高,产生的可燃性挥发性气体多,燃烧范围大;分析了富燃料类火灾的形成条件及其危险性,形成条件主要与可燃物的类型、数量以及燃烧场所以及供氧量有关,其最大的危险性就是可能会发生连续爆炸;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最好是阻止富燃料燃烧火灾的发生或是阻止富氧燃烧转变成富燃料燃烧火灾,一旦发生富燃料燃烧火灾,尽力阻止其发展是相对安全合理的做法;对矿井火灾的防治有积
煤层注水效果受到煤体吸湿性能的影响,本文建立了煤样自然吸水的实验装置,进行了煤样吸湿性实验测试,并对吸水速度和煤体吸湿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煤体吸水率高,煤体吸水速度随时间增加呈递减趋势;煤体吸湿过程包括渗流、毛细作用、吸附、扩散等过程。实验结果证明采样煤矿煤层吸水性较好,可以进行煤层注水。
本文通过对采空区瓦斯来源、瓦斯涌出规律的分析,建立了二维移动坐标下采空区瓦斯浓度场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无因次分析。采用有限差分法设计编制了计算机程序,通过对羊草沟矿采空区移动状态下瓦斯浓度场进行数值模拟,得到推进速度为5 m/d时的栗空区瓦斯浓度分布状况。解算结果与理论分析得出的结果基本一致。
采用KDB高效固化剂的泵送充填防灭火技术是一种效率高、劳动强度低、技术效果良好的新技术。KDB高效固化剂为无机材料,无毒、无害、不自燃、腐蚀性小。为了掌握充填密闭材料在不同配比条件下的抗压强度,进行了不同胶灰比、不同料浆浓度情况下的试块单轴抗压强度实验,以及充填密闭材料的膨胀性能实验。结合在林南仓矿1120工作面老巷充填防灭火的应用实践,根据充填地点的技术要求,确定充填材料的配比设计,分析充填工艺
石炭系地层在三塘湖盆地广泛发育,沉积了巨厚的海陆过渡相烃源岩。石炭系自上而下包括上统卡拉岗组、哈尔加鸟组、巴塔玛依内山组,下统姜巴斯套组和东古鲁巴斯套组,共发育哈尔加乌组、巴塔玛依内山组、姜巴斯套组三套源岩。通过对烃源岩的时空展布特征分析,以及对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盆地石炭系上统镜质体反射率值为0.85%~1.5%,处于生油高峰阶段,下统在马朗凹陷和淖毛湖凹陷发育了很厚的烃源岩,具有较大的勘探
通过对某国有大型煤矿2008年的违章数据进行统计,得到有煤矿代表性的分布规律,并针对统计得出的规律,对其进行安全心理学的分析,用安全心理学理论解释违章发生规律的原因。统计得到的规律包括月分布规律(每年的1月和7、8、9月违章最多)和时分布规律(在时间段2~3点,7~9点,11~12点,14~16点,23~24点违章数目最多)。根据违章对象的性质,将违章分为行为违章和作业违章。对该煤矿的违章分类后,
手动均压采用经验试探法或定性分析法确定均压设施的位置与大小,由于通风网络的复杂性,均压效果不佳,不能有效控制采区自燃火灾。根据均压技术的特点,设计了自动控制均压防灭火系统,自动调节与平衡漏风通道两端风压,实现自动均压,可有效减少漏风量,控制采区自燃火灾。根据均压区域两端压力变化与漏风量的关系来确定系统的调压冗余度,系统将自动把漏风通道两端压力差控制在某一调节范围内。本着低成本、高可靠性的原则,对系
针对目前企业因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应急预案体系的编制存在较大限制,以及预案以文本形式存放,不易于搜索、查询、修改、共享等问题,采用ASP.NET、Ajax(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JavaScript等技术开发了一套基于Web的应急预案编制与管理系统。本文介绍了该系统的大部分功能,并从开发平台、系统框架选择、数据库设计等方面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随着柴油机强化程度的增加,旧有的硅油减振器设计和匹配方法显得过于简单。本文以单扭摆为模型,简要分析了硅油减振器工况、温度和硅油粘度之间的关系,在不考虑最佳阻尼的情况下提出了确定硅油减振器阻尼的计算方法;对某牌号硅油的粘温特性进行了测试;通过台架试验的测试结果对固有频率计算时的硅油减振器的转动惯量在轴系扭转当量系统中的取值进行了修正,以及证明了所提出的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同时分析了硅油减振器在不同环境
本文对轴瓦合金材料的要求以及常用材料类别和特点进行了简明阐述。详细分析了合金材料厚度对轴瓦使用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某机型翻边轴瓦合金层脱落改进实例对论述进行了验证,供轴瓦设计和制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