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了"坚持五育融合",强调"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和"加强劳动教育",以此"全面发展素质教育"。2012年,上海市推出高中体育专项课改革方案,旨在让学生在三年高中生涯中提升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运动素养,较为熟练的习得一到两项体育项目运动技能,在连续培育中让学生养成长期进行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最终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我校在申请上海市美育特色高中历程中,充分挖掘体育的美育元素,武术作为我校美育课程建设的重点项目,为使得课程建设更具科学性,本研究以高中体育专项化武术项目中美育的表征及实现路径研究为宗旨,从教师、学生和教材三个角度深入研究体育的"美"与"育",通过武术运动的武姿美、武动美和武德美的美育表征,依据体育美育视觉思维与身体体验,实现体育美学到思想和体育美育到教育,最终到达武术以美育人。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实证研究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研究结果:1.高中体育专项化武术项目中美育的表征1)武术项目中美育的表征——武姿美。武姿美指的是武术动作的姿态美。一个人认识到武术动作的姿态美,才可以看懂武术比赛,才可以从表面去理解武术。武术动作包含武术的技击攻防含义,同时经过多年竞技武术发展,现在武术动作还包含身体结构、平衡、和谐、圆润等中华传统文化。如,形意拳三体式,力度恰到好处,或撑拨张展,都匀称工整,不仅表现静造型美,结构、身姿、意境等美的高度统一的运动艺术美,令人感受到抽象与精微、宽泛又细致,展示出东方传统文化审美意识的神奇魅力。2)武术项目中美育的表征——武动美。武动美指的是武术动作的动作美。一般而言,包含动作发劲,也体现出"劲力美"。南拳步稳势猛,多短拳,擅标手,动作紧凑而刚劲有力,常以发声吐气助发力、助拳势,能充分展示南拳运动的"阳刚之美"。武术对练中两个人一攻一防、一进一退,路线、转换、快慢等都体现武术动作的动作美。在与音乐和情景共同融合武术表演中,动作美在情景化的舞台上更是惟妙惟肖、玲离尽致。3)武术项目中美育的表征——武德美。武德美指的是学生所表现出来武德。武德可以体现出通过长时间练习后,习练者从武术姿态美和动作美,逐渐感悟到武术对做人做事的启示。武术抱拳礼体现了尊重,平等等品德。在散打等武术教学中,高中生武术技术较弱,在练习时非故意伤到对手,要及时保护对手,进行帮助等。在高中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建立的关键时期,通过武术所培养学生的武术品德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三观。2.高中体育专项化武术项目中美育的实现路径美育的实现路径要结合高中时期学生的身心特点,依据学生的武术能力进行分析。1)武术项目中美育的教师实现路径。高中时期学生已经具备判断事情正确的基本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借助优秀典故等进行优秀品质培养的宣导,如蔡龙云先生击倒俄国大力士等,让学生懂得爱国等。同时教师作为武术教学的重要角色,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和研究,不断提升自身的美育能力,让教师自身变为武术美育教育的"活"目标。2)武术项目中美育的教材实现路径。学生要喜欢武术才会更加容易感受到武术的美。现在高中生如果每节课练习长拳,太极拳等必然不会让大部分学生喜欢武术,因此在武术教学教学内容选择格外重要。高中时期男生学习击打沙袋,中国式摔跤具有较大兴趣,因此可以因材施教。另外,教材可以转化为具有游戏特色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武术的魅力。3)武术项目中美育的学生实现路径。学生是实现美育教育的关键环节,美育最终目的也便是帮助学生建立武术审美、武术品质。在课堂中可以通过项目化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真正变为课堂主角,学生进行设计、教学、评价等,逐渐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让学生课堂的主角是美育实现路径的最为重要的环节,也是学生路径的关键。研究结论:高中体育专项化武术项目中美育的表征内容的具体课程建设需要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及运动能力和认知水平,学生只有从武姿美-武动美-武德美层层递进才可以不断提升对于武术的理解,以及武术的美育功能。武术项目中美育实现路径也需要结合学校的发展导向,结合武术教师的能力,美育能力,校本课程的开发和优化,最终目标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