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术治疗效果的分析

来源 :第三届全国临床疼痛学术会议暨2009年世界疼痛医师协会中国分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xh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4种微创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P),的疗效价值. 方法:收集563例经4种微创术治疗的LDP患者的临床完整资料,对其疗效进行随机对照研究,CT引导下PLD组(A组n=187)、“C”臂X线透视引导下PLD组(B组n=93)、硬膜外间隙前腔注射胶原蛋白酶治疗LDP组(C组n=119)及硬膜外间隙后腔注射镇痛液组(D组n=164). 结果:本组均行10个月的追踪回访,4种微创术治疗LDP的总有效率为77.97%,其中A、B、C及D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8.24%、80.64%、70.58%和70.13%.A组与其它三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B组与C、D组之间有差异性(P<0.05),C与D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术前行CT、MRI扫描及准确判断,严格掌握适应症及禁忌症,是微创术疗效的关键与保证;CT引导下射频、激光治疗LDP,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小活络丸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免疫性炎症及促炎细胞因子表达作用。方法:72只SD大鼠电子千分卡尺测量各鼠左、右后足跖厚度,并按体重和足肿胀度均衡随机分出:①空白对照组(12只);其余60只大鼠用Freund’s完全佐剂致炎造模。致炎后13d,病鼠出现继发性炎症反应后,用电子千分卡尺测量各鼠左、右后足跖厚度,并按体重和足肿胀度均衡随机均分为②模型组;③地塞米松组(0.35 mg·kg~
肾阳虚证动物模型是建立最早的中医证候动物模型,近年来人们相继运用药物、激素、手术等各种方法建立了不同的肾阳虚动物模型,根据其造模机理可大体分为西医病理模型和中医病机模型两类。但这两类模型均不能完全反映肾阳虚的证本质,且造模方法不规范,缺少模型方法学和造模影响因素的研究。为了更好地研究肾阳虚的证本质,应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西医病理因素和中医病因因素研制更符合肾阳虚临床表现及中医证本质的肾阳虚病证结
目的:观察电针针刺不同穴位组后对结直肠扩张(Coloreetal distension,CRD)痛大鼠血浆儿茶酚胺和脑啡肽的变化,以进一步探讨电针的镇痛效应及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针刺组Ⅰ(内关、合谷、脊中)、针刺组Ⅱ(三阴交、足三里、脊中)、针刺组Ⅲ(内关、合谷、三阴交、足三里)和非穴位对照组.根据针刺前(TO)、针刺结束(T1)、结直肠扩张痛模型后(T2)3
糖尿病(DM)是一种由多基因决定的慢性全身代谢性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病.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疼痛(DPNP)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神经系统慢性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急性或者慢性疼痛综合症的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其发生率可高达10%.该神经病变可累及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临床可表现为外周性疼痛和中枢性疼痛,严重影响着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DPNP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现将近年DPN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neurotrophic factor,GDNF)是1993年由小鼠胶质细胞系B49中分离出的糖基化的二硫键结合的同源二聚体蛋白质。近来研究表明,GDNF与神经病理性疼痛有着密切的联系。NO参与外周及中枢不同水平的痛觉调制,尤其在脊髓水平上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利用大鼠L5/L6脊神经结扎神经源性疼痛模型,观察其脊髓中NO和NOS
慢性疼痛中枢的传导及中枢敏感引起脑功能区的生理、病理、脑化学物质、脑的结构,特别脑的疼痛认知、记忆功能区的变化所致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的改变,这种成像变化为我的们疼痛诊疗提供了依据.在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引导下,对于急性疼痛治疗强调局部周围神经镇痛治疗时,须辅助神经组织的脑组织保护,对于慢性疼痛治疗除在急性疼痛治疗基础上,须进行强化神经组织的脑组织保护和疼痛认知、记忆的治疗,直致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的“治愈
目的:评价产程潜伏期蛛网膜下腔舒芬太尼、罗哌卡因注射联合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效果.方法:80例单胎、足月、预经阴道分娩、提出分娩镇痛要求的初产妇,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2组(n=40),潜伏期组(L组)于潜伏期(宫口开0.5~2.5 cm)行分娩镇痛,活跃期组(A组)于活跃期(宫口开3.0~5.0 cm)行分娩镇痛.经L2-3行脊椎硬膜外联合穿刺,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5μg+罗哌卡
目的;探讨肉毒素-A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作用.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采用坐骨神经结扎方法建立(CCI)模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CI-NS)以及肉毒素-A3.5u/kg(CCI-Btx-A 3.5u/kg),7u/kg(CCI-Btx-A 7u/kg)和14 u/kg(CCI-Btx-A 14u/kg)组.模型建立7天后分组,按组别分别给予生理盐水,肉毒素-A3.5u,7u和14u/
目的:评价二种自控镇痛在胸科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胸科手术患者30例接受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及静脉自控镇痛,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PCEA)罗哌卡冈87.5mg/48h,芬太尼0.3mg/48h,B组(PCIA)芬太尼0.4mg/48h,氟哌啶5mg/48h.结果:两组镇痛后0、12、24、36、48h后,VAS疼痛评分:PHS(术后疼痛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
原发性手汗症是一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性疾病,目前多认为是支配手部汗腺的交感神经兴奋异常升高,导致不受外界沮度影响的手部汗腺的异常分泌亢进。手汗症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最常见的包括应用洗剂、抗胆碱止汗剂、及局部注射肉毒碱等,但效果多不佳。本文介绍了本院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胸交感链阻滞治疗手汗症的过程,浅谈了取得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