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湘西药用植物资源及其保护与利用

来源 :第二届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药用资源分会年会暨2017年民族药资源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cliff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湘西位于湖南省的西部边陲,是我国生物多样性高度集中的重点区域之一,也是华中武陵山区植物的精华和核心,建立有大量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地质公园。湘西药用植物多样性极为丰富,是湘西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湘西又是中国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重点区域第一,土家、苗、白等民族占据本底人口的70%以上,具有多种多样的民族医药文化。湘西药用植物共有273科、1020属、2461种,包括了木本、草本、藤本各种生活型以及从藻类、真菌、地衣、苔藓、蕨类到种子植物等各大类群,在系统演化上既有原始古老的孑遗类群,也有十分进化特化的兰科等,还有大量除了中间位置的各类药用植物,体现了药用植物系统发育体系上的完整性。具有种质资源的丰富性、价值的多元性、较高的可利用性、资源的有限性及广泛的适应性等特点。按照1987年中国政府颁布的《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第一册)》,湘西具有47种国家珍稀濒危保护,其中一级2种、二级19种、三级26种。其中绝大多数,比如银杏、红豆杉、篦子三尖杉、鹅掌楸、杜仲、胡桃、黄连、八角莲、天麻等都是重要的药用植物,在当地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同时,湘西还具有大量以土家族、苗族、白族为代表的民族民间特色药用植物,如土家族药物中的"七十二七"、"七十二参"、"七十二莲"、"三十六血"、"三十六蜈蚣",以及俗称的"文王一支笔"、"江边一碗水"、"头项一颗珠"、"七叶一枝花"等。它们为湘西地区人民生活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也极大地丰富了民族医药文化,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保护开发。针对湘西药用植物资源的现状,本文提出在有关资源保护利用方面的建议,强调在保护方面既要采取科学的就地保育措施,也要建立抚育基地及良种选育,还要申请地标保护;在产业化应用方面,要建立基于循环经济原理包括不同器官、废渣废液、替代品开发以及立体生态种植等在内的高效综合开发体系,并且建立产业风险规避机制。
其他文献
武陵山片区包括湖南、湖北、重庆和贵州交界的71个县。区域内生态环境优美,植被覆盖高,药用资源丰富,是土家族主要聚居地。依托山区的自然资源,土家人以此为生,也以此为工具长期与疾病进行斗争,并逐渐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医药体系,成为了民族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家精准扶贫的少数民族地区之一,响应国家大力支持和发展生物医药的号召,开展土家医药的研究,不仅可以系统整理土家医药的资料,促进土家医药的发展,
目的:探讨熊胆的研究进展及黑熊的资源保护。方法:检索近几年有关熊胆的研究报道,并分别对其生产现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以及资源保护进行归纳总结。结果:熊胆的化学成分具体研究范围并不广阔,对非胆汁酸类成分的研究较少,有待进一步深入:药理作用较明确。近年来,关于黑熊的保护与利用争议颇大。结论:此综述为临床广泛而合理地应用熊胆提供科学依据。
在藏医发展历史上出现了宇妥·云丹贡布、强巴·南杰扎松、苏喀·娘尼多吉等和以及现代的强巴赤列等诸多名老藏医,为藏医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研究名老藏医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对推进藏医学术发展、加快人才培养、提高临床服务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应用文献法、临床研究、数据挖掘等方法总结名老藏医学术经验传承模式和传承方法,发现名老藏医经验传承经过了口传心授、纸质文献、电子文献的过程,其传承模式有
蒙药是中国民族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历史悠久,是蒙医用于临床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重要方法和手段。蒙药种类繁多,取材广泛,但是近些年,因为生态环境破坏,中蒙药材需求量快速增长,导致野生蒙药资源下降,所以需要大量人工栽培。作者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汇总蒙药材资源的生态分布、环境变迁及人工栽培情况,为蒙药材资源进一步的保护和利用奠定文献基础。
菖蒲科(Acoraceae)植物作为药用已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传统的药用品种,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同时兼具文化价值、观赏价值、食用价值等多种利用价值.据《中国植物志》记载,菖蒲科植物仅有菖蒲属(Acorus)一个属,三个种,分别为菖蒲(A.calamus)、石菖蒲(A.tatarinowii)和金钱蒲(A.gramineus).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和民族植物学调查的方式对菖蒲科植物的药用情况进行
目的:整理藏医典籍和现代研究中具有抗肿瘤功效的藏药材及复方;方法:通过文献整理与访谈,整理出57种具有抗肿瘤功效和药理活性的藏药材和5种复方,整理了拉丁名、植物名、中文药材名、藏文名、藏药传统功效、抗癌有效成分和机制,并按照其不同的抗肿瘤机制进行分类和编目;结果: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与增殖的药物有28种;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药物有13种;诱导肿瘤细胞分化的药物有4种;增强机体免疫力的药物有3种;没有
目的:研究傣药黑蚂蚁(学名双齿多刺蚁Polyrhachis dives)油脂及挥发油的成分和组成,为科学利用黑蚂蚁资源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乙醇回流提取黑蚂蚁,所得醇提液用石油醚萃取得到脂溶性部位;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黑蚂蚁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成分分析,采用HP-5MS石英毛细管柱,载气高纯氦,电子轰击电离源,离子源温度230℃,质量扫描范围m/z12~550,用NIST11.
在我国,粪便类藏药有着悠久的使用历史,临床疗效确切。为促进粪便类藏药的开发利用和现代化发展,本文对古今藏医药文献中所载粪便类药材的名称、基原、性味、功能主治、炮制加工方法等进行了整理、归纳和概述,并综述了研究现状。本文共收集整理了35种粪便类藏药材,包括鹫粪、黑冰片、狼粪、马粪、狗粪、鸽子粪等。其中,临床最常用的为鹫粪和黑冰片,二者主要用于治疗消化不良、食积腹胀、胃溃疡等胃肠系统疾病。大部分粪便类
红景天为景天科红景天属(Rhodiola L.Crassulaceae)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植物,又名索罗玛布尔(藏语).全世界已鉴定出90多种,而我国至少有70多种,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长白山地区.2015版《中国药典》中只收录了大花红景天(Rhodiola crenulata (HK.f.et Thoms.)H.Ohba),其入药部位为干燥根和根茎.已有大量国内外文献报道大花红景天以及红景天苷具
民族兽药学是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认识与利用植物防治动物疫病及其相关知识的一门学科,开展该领域的文献分析对于全面了解该学科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以1993~2016年的Web of Science核心文集收录文献为研究对象,利用Web of Science和HistCite对民族兽药学领域文献核心作者、重点期刊、研究机构和国家(地区)进行统计分析,用Citespace软件对研究前沿和研究热点的进行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