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细颗粒物的免疫和遗传毒性研究

来源 :2006年国家环境与健康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eeze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细颗粒物的持续暴露动物模型,研究细颗粒物的免疫和遗传毒性。 方法:应用气管滴注建立细颗粒物的持续暴露动物模型;采用相应的试剂盒比色法测定肺泡灌洗液中的总蛋白和唾液酸水平;ELISA方法检测细胞因子IL-6和TNF-α水平。采用ELISA检测肺泡灌洗液上清中细胞因子TNF-α,IL-6的含量,同时采用RT-PCR方法检测肺组织中这两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收集肺泡巨噬细胞,采用孔雀绿比色法检测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取脾脏,采用MTT方法检测淋巴细胞的增殖功能;取大鼠胸骨,采用微核试验测定细颗粒物对大鼠的染色体损伤;用ELISA方法检测肺组织中的8-OHdG。 结论:细颗粒物的过度暴露可以引起机体的持续性炎症损伤,这种炎症损伤呈现出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在中剂量和高剂量组中表现更为明显,并随着时间的延长有逐步增加的趋势,一旦炎症反应超过机体的负荷能力,对机体局部免疫功能产生负面影响;引起细胞因子网络的紊乱,这也是机体持续损伤过程中的表现:造成大鼠胸骨骨髓细胞染色体的损伤和肺组织的氧化损伤,对大鼠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
其他文献
本文对PAHs进行了概述,并提出了研究水体沉积物中PAHs的意义;针对国内典型区域进行了PAHs污染特征的剖析,并就国内河流、河口及海岸带水体沉积物中PAHs污染状况的环境调查进行
土壤是极其珍贵且难以再生的自然资源,现代"化肥农业"出于对产量的片面追求而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其中受危害最大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壤。国际有机农业运动就在这样的背景下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因为化学性质稳定、高生物积累、长距离传输以及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严重的负面影响使其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污染物。我国是《斯德哥尔摩公约》第一批签约
文中介绍了与德国环境与健康研究中心的两次学术交流所获得的GSF在颗粒物与人体健康方面的研究方法,成果和进展。通过材料科学、流行病学和毒理学等多学科形成交叉协作的工作
会议
本文将GIS技术应用于研究南宁市大气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可以将影响的效果在城市电子地图上直观的表现出来,进行图形与数据的交互查询,也可以进行详细空间统计分析,为
会议
本研究利用PCR方法从大豆花叶病毒阳性叶片中成功克隆出大豆花叶病毒东北3号株系nib基因.序列分析表明,大豆花叶病毒东北3号株系与Ar33株系亲缘关系最近,序列同源性高达99.48
中国是一个碳的排放大国,年排放量居世界首位。碳的问题已经不是个简单的环境问题,而是涉及到经济、政治领域的国际性问题。中国对于煤和生物质燃料的大量使用是导致这个结果
《环境与健康杂志》是1984年创刊的环境卫生学的专业刊物,深受环境卫生.环境保护.生命科学等各级专业人员的关注,读者和作者覆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连续入选中文核心期刊和科
目的:阐明某市空气污染与居民死亡率的相关关系并预测空气污染对居民死亡率影响的变化趋势。 方法:收集1990-1999年某市城区居民非外部原因、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死
会议
2006年国庆期间,天安门广场共使用50万盆鲜花布置景观,涉及120种花卉,其中金叶扶桑、观赏草、观赏地被等20余种花材经过评选后首次出现在天安门广场花坛。今年广场花坛的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