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前陆盆地特点及未来油气勘探策略

来源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前陆盆地冲断带勘探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nayang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其中15个前陆盆地均具有有利的板块构造环境和优势的油气地质条件,其沉积岩总面积大于50×10<4>km<2>,石油资源量115×10<8>t,天然气10.6×10<12>m<3>.我国的前陆盆地基本上都形成于板内,与典型的前陆盆地相比,有其自身的油气富集规律和特点.近年来,我国中西部山前冲断带油气勘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由于复杂的地面和地下地质条件,目前勘探程度仍然很低.最后对于将来我国中西部前陆盆地的油气勘探提出了若干建议.
其他文献
塔里木盆地是一个长期发育的、在不同板块构造运动体制下形成的,从震旦纪到新生代经历了不同发展阶段,由不同类型的盆地原型叠加与联合而形成的大型叠加复合盆地。本文探讨了
本文在NEWS解释软件的基础上,开发研制了NEWS油藏综合解释系统.系统包括数据及用户管理子系统、地质成图子系统、构造解释子系统、测井资料综合解释子系统、地震/层序地层学
本文提出了面向断层面的断层组合方法,面向多层位进行断层组合,给出了在NEWS油藏综合解释系统中断层组合模块的应用实例,分析了面向断层面组合方法的可信度.
受地震勘探分辨率的限制,薄层在常规地震资料上很难分辨。同时,由于薄层反射具有调谐效应,因而薄层在地震资料上的振幅、频率特征非常复杂。利用物理模型对薄层反射的时间域和频
中生代以来中西部地区发育中生代早期、新生代晚期2期,共3类、4种前陆盆地,其形成演化受特提斯洋活动区域构造背景控制,分别经历前陆盆地早期拉张构造和前陆盆地期间的挤压构
柴达木盆地夹持于华北板块、塔里木板块和青藏板块之间,外围被祁连褶皱带、昆仑褶皱带和阿尔金褶皱带包围.中新生代以来在南北板块的挤压作用下,发生多期压扭构造变形,在盆缘
玄武岩地层非均匀性剧烈是造成常规地震勘探波场散射和屏蔽作用、引起下伏目标地层成像困难的主要原因。首先分析了玄武岩地层的介质非均匀性及其与传播波场波长之间的相对关
常规基于波场延拓的反Q滤波振幅补偿算子往往不稳定,且速度较慢。本文提出一种快速稳定的反Q滤波算法,假定地下Q模型为多层常Q结构,成层地进行反Q滤波。具体做法是:对每个常Q层,将
与国外典型的前陆盆地相比,中国的前陆盆地有着自己的特殊性.中国大陆构造演化具小陆块拼合、多旋回构造和强烈陆内活动特征,提供了中国前陆盆地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中国的前
中国中西部中、新生代广泛发育的前陆盆地,在地质待征和石油地质条件上与陆缘前陆盆地具有相似性,同时又存在明显差异.本文追索了"前陆"涵义在地槽、板块和板内构造等不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