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野黍[Eriochloa villosa(Thunb.)Kunth]是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在东北地区大豆、玉米、高梁、小麦、谷子、马铃薯、甜菜等旱田作物田均可发生。由于野黍种子较稗草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的种子大,风力传播距离短,且分蘖力强,易造成局部种群密度大,危害重。为了探讨野黍的防除技术,本研究通过盆栽和田间试验对15种除草剂的防治效果进行了比较。温室盆栽条件下,3种土壤处理除草剂90%乙草胺EC、33%二甲戊灵EC及48%异噁草松EC,分别在有效剂量1620 g/hm2、1125 g/hm2、1100.25 g/hm2(推荐剂量的中量)时,施药后40天,对野黍株数防效及鲜重防效均为100%。4种茎叶处理剂69克/升精噁唑禾草灵EW(含安全剂喷雾量3-5%)、50克/升精喹禾灵EC、108克/升高效氟吡甲禾灵EC及12.5%烯禾啶EC,分别在56.93 g/hm2、48.75 g/hm2、60.75 g/hm2及450 g/hm2(推荐剂量的中量)的有效剂量下,施药30天后,株数防效和鲜重防效均为100%。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48%异噁草松EC用作土壤处理时,对野黍防效很好,株数防效和鲜重防效均为100%,但用于茎叶处理时,对野黍株防效及鲜重防效仅为10%和39.6%,说明48%异噁草松EC不适于用于防治三叶以上叶龄的野黍,把握关键施药时期,在野黍三叶期前施药。对盆栽试验效果好的除草剂继续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处理剂中,48%异噁草松乳油1200毫升/公顷、90%乙草胺乳油1890毫升/公顷及33%二甲戊灵乳油1500毫升/公顷对野黍防治效果较好,施药后40天,鲜重防效分别为100%、88.8%、83.5%;72%异丙甲草胺的防效比乙草胺效果稍差,40天野黍鲜重防效为70.9%。茎叶处理剂中,除草剂69克/升精噁唑禾草灵EW、50克/升精喹禾灵EC、12.5%烯禾啶EC三种除草剂对野黍防效最好,分别在62.1、60.0、600毫升/公顷的有效剂量下,40天株数防效和鲜重防效均为100%;而108克/升高效氟吡甲禾灵EC(72.9毫升/公顷)、15%精吡氟禾草灵EC(150毫升/公顷)、24%烯草酮EC(72毫升/公顷)、4%烟嘧磺隆SC(60毫升/公顷)、30%甲酰氨基嘧磺隆WDG(60毫升/公顷)5种除草剂对野黍的田间防除效果为73.7%-80.6%,与盆栽防除效果差别很大。综合盆栽和田间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温湿度条件对90%乙草胺乳油、33%二甲戊灵乳油、72%异丙甲草胺、108克/升高效氟吡甲禾灵EC、15%精吡氟禾草灵EC、24%烯草酮EC、4%烟嘧磺隆SC、30%甲酰氨基嘧磺隆WDG等除草剂的药效发挥影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