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干旱评估研究

来源 :2010农业环境科学峰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各种自然灾害中,干旱是发生范围最广、频率最高、灾情和影响最严重的灾害。近年来,随着自然灾害损失的加剧,减灾工作得到各国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视,各国科技工作者在继续深入研究灾害机理的同时,开始了包括干旱在内的自然灾害的评估工作。文章从干旱的概念、指标以及干旱评估理论、干旱评估的方法及其干旱评估类型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总结。分析表明,现有干旱评估研究多侧重于农业干旱和区域单品种干旱灾情的特征研究,缺乏从系统的角度综合研究干旱对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效应等区域灾害系统的模拟研究,干旱评估模型结果不能反映干旱带来的系统影响。未来的干旱评估研究要更多地应用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向多学科、综合研究方向发展。
其他文献
  研究玉米全膜双垄沟播集约种植的水热及增产效应,阐明其对土壤水热条件变化的影响机制,提升和发展技术支撑其可持续发挥增效作用,结果表明,全膜双垄集约种植因前期作物生长过
  本文在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兴修水利、植树造林、加强干旱监测预测、雨水集蓄利用、开发空中、地下水资源、合理调整农业结构和布局、节水灌溉技术、抗旱栽培
  为了检验电容式土壤水分传感器的环境适应性能,使用CH-I高低温度恒湿试验箱,受试传感器在高、低温环境和恒温湿热下工作的适应性.振动台测定受试传感器在使用、运输及搬运
  以中国科学院桃源农业生态试验站长期田间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模拟分析了江南丘陵区4种不同灌溉条件对稻田的土壤环境及系统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壤稻田长期淹灌可降
  本试验在全膜覆土穴播和露地穴播两种种植模式下,研究了不同肥料处理对小麦养分积累规律、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各生育期全株干物质积累和N、P素养分
会议
  本文介绍了FDR土壤水分传感器的测量原理和特性;并对FDR土壤水分传感器的使用室内-试验室和室外-田间标定方法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总结出仪器大面积布设的四步标定法。仪器在
  为掌握中亚热带季节性干旱地区农业水分生态特征进行了三年田间实测.数据说明桔园坡地水分状况随年降水周期和坡位高低变化.0~150cm土壤贮水量大致分为盈余期、消耗期和补
  本文分析了近50年来聊城不同时段的气温、降水资料,并分别计算了历年各季及年的气温距平、降水距平、降水距平百分率、大气干旱等级指数等。采用中国气象局《全国气候影响
  根据海气相互作用原理,海温的变化会引起大气环流系统的变化,同样制约各地气象条件的变化.根据农田水分原理,选择江苏省35个站点1961~2009年逐旬气象观测资料,计算江苏省各季
  基于1955-2009年大同市年、月降水资料,利用距平百分率作为气象干旱指标,分析了大同气象干旱发生年、季特征时间演变及对农业的影响.研究表明,近55a来大同共出现了20个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