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全胸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重度青少年特发性胸椎侧凸的疗效分析

来源 :第八届全国颈腰痛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GUOC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常重度(Cobb角75°以上)青少年特发性胸椎侧凸患者骨骼比较僵硬,目前国内外常规治疗方案为前路松解加后路矫形术,但尚存在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本课题分别对经前后路联合和单纯后路治疗重度(Cobb角在75°-100°)青少年特发性胸椎侧凸患者的结果进行了临床疗效和影像学结果的比较。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至2005年6月所进行的86例重度(Cobb角在75°-100°)青少年特发性胸椎侧凸患者,均采用前后路联合或后路方式进行脊柱侧凸矫形。其中女59例,男27例,平均年龄为12.6岁(10-17.8岁),平均随访3.5年(1-6.5年)。分组如下:A组前后路联合手术(运用钉钩混合系统)25例;B组单纯后路手术组61例。其中B组根据内置物的不同又分为:a组,单纯运用钩系统10例.b组,运用钉钩混合系统24例;c组,单纯运用全胸椎弓根螺钉系统27例。 结果:A、B两组之间在性别、年龄、融合节段、手术前Cobb角、柔韧性、矢状位胸椎后凸之间均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A组与B组相比,冠状面矫正度较大,而矢状面矫正无明显差异。其中c组冠状面矫正率优于a(单纯后路钩系统)与b(单纯后路钉钩混合系统)两组(Cobb角:c组48.1°、a组38.7°、b组37.3°,P=0.0120),而与A组(前后路联合组)效果类似,无统计学差异(c组48.1°,A组49.8°,P=0.9524)。所有患者均未因植入物失败或假关节形成而再次手术。 结论:对Cobb角在75°-100°重度青少年特发性胸椎侧凸,采用单纯后路全胸椎弓根螺钉系统则可以达到与前后路联合手术相同的效果,可以避免前路手术并发症,手术简单安全、疗效肯定。
其他文献
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 arterial embolization,UAE)是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的常用方法,由于其创伤性小、疗效优良、并发症发生率低,因此有愈来愈多的患者愿意选择这一治疗方法。子宫肌瘤栓塞后并发坐骨神经损伤是一种较罕见的并发症,本院遇见1例在外院接受UAE后发生神经缺血性损伤患者,本文拟对其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作初步探讨。
目的:评价急诊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TAE)在治疗宫颈癌大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47例病人急诊行选择性双侧子宫动脉插管,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用1-3mm明胶海绵进行栓塞止血。结果:手术时间30-160分钟,12-24小时后大出血停止,成功率100%,无并发症出现。结论: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宫颈癌大出血,既简单、安全、有效,又对患者损伤小,有实用的临床价值。
本文对放射学中射线接触的分类进行介绍,对介入治疗过程中的大剂量照射、介入放射学工作者所受照射进行分析,指出只要认识到并应用足够的辐射防护措施,对于放射学工作者5年内不超过100mSv的照射剂量是可以保证安全的。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既是医学影像与临床治疗相结合的检查治疗手段,在医疗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操作与维护检查室相关大型设备、有效地配合医生顺利完成检查,给医生和病人提供一个便利、舒适的检查和治疗环境,是DSA检查室操作技术人员的工作职责。本文结合本院DSA检查室近七年来的工作进行小结。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TACE(Transhepatic arterial chemotherapy)联合金龙胶囊的协同疗效。方法:将1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TACE联合金龙胶囊治疗组(n=40)和单纯TACE对照组(n=60)。观察两组患者6、12,24月生存率,肿瘤中位进展时间,临床受益反应(clinical benefit response,CBR)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6、12,2
目的:探讨应用中华长城钉钩系统复位固定、峡部植骨治疗青年峡部裂的疗效。方法:对32例青年峡部裂患者进行峡部修整、局部植骨、中华长城钉钩系统复位固定。结果32例随访6个月~7年,平均随访2.5年。患者下腰痛等症状完全消失,未出现螺钉松动断裂,患者都获得了骨性连接、下腰痛缓解,复查腰椎X线片显示峡部裂已骨性愈合。结论:中华长城钉钩系统是一种单节段内固定,是治疗腰椎峡部裂确实有效的一种方法。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后硬膜外血肿(SEH)形成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我院2000年2月至2006年9月间行颈椎前路手术的患者共1752例,术后发生SEH4例,均行手术处理,术中证实为硬膜外血肿形成。硬膜外血肿形成的发生率为0.23%。对4例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SEH的发生与患者自身的凝血机制障碍;手术方式;术中止血不彻底,引流不畅等有关。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
目的:探讨脊柱外科术中导致脊髓损伤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策略。方法:报告自2000年2月至2006年3月,作者共手术治疗脊柱患者1357例次。分组按照术前危险因素:临床因素、影像学因素、病理因素和手术因素四大部分。干预措施包括:出血倾向患者术前术中应用止血药物或成分输血,控制性降压,激素,高压氧等。结果:在1357例中,有11例颈椎骨折脱位,6例胸椎骨折脱位及1例胸腰段转移瘤合并截瘫者总计18例在手术
目的:本文报告一组应用前路椎间盘切除、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3年随访观察结果。临床资料自2004年1月至2004年4月共有5例患者接受了前路椎间盘切除、单枚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术。平均随访时间73个月(72个月~74个月)。结果:术后无手术并发症。1例患者术后有颈肩部的酸胀痛,2月后消失。所有患者在术后1~2月均已经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至随访时,所有患者脊髓及神经根性症状明显恢
横纹肌肉瘤是常见的软组织恶性肿瘤之一,好发于15岁以下儿童,但发生于椎管内非常罕见。本文报道1例24岁男性患者,未发现全身其他肿瘤表现却首先发生以截瘫为特征的脊髓压迫症状,经过手术切除减压,病理证实为横纹肌肉瘤。患者存活9个月,既往文献未见有类似病例的报道。本文结合该病历,回顾文献进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