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外固定支架矫治踝关节疤痕挛缩畸形的临床研究

来源 :第九届西部骨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bby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Ilizarov技术的张力-应力法则,运用可调控的简易三维外固定支架治疗踝关节疤痕性挛缩畸形是一种可靠且实用的手术方式。通过缓慢牵拉软组织,使挛缩的软组织再生以达到矫形的目的,术后畸形复发几率小。可根据患者的个体化要求,组装出合适的简易三维外固定支架,方法简单,实用性强。该术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佳,且术后并发症少,符合足踝畸形矫正的生物学要求。
其他文献
目的:介绍关节镜下保留健束的单束重建增强治疗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部分损伤方法,评估其临床效果.方法:对16例单纯ACL部分损伤患者,在关节镜下采用自体半腱肌腱进行保留健束的单束加强解剖重建.按照IKDC评分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表对患膝功能进行评估.结果:全部1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10~24月,平均16月,未发生伤口感染、前叉韧带断裂等;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骨折行人工关节置换的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126例肱骨近端骨折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随访2-5年,平均2.7年.结果:如下并发症:假体松动2例,假体术后脱位3例,腋神经损伤2,三角肌废用4例,袖撕裂3例,未见感染,异位骨化和假体周围骨折病例.结论:并发症产生的原因与手术操作、假体质量、个体体质差异有关.
目的:探讨对多发骨折患者的急救护理办法;方法:对81例多发骨折患者均采用“紧急急救-病情评估-静脉置管-生命体征监护-心理护理”的护理流程进行急救;结果:本组患者治愈72例,好转7例,死亡2例;结论:对多发骨折患者采取规范的护理流程进行急救,能够早期发现并防治严重并发症,有效降低死亡率.
通过观察后入路副神经移位修复肩胛上神经术后,肩关节外展功能的恢复情况及对副神经支配的斜方肌运动的影响,探讨此术式的优点及影响疗效的因素。研究表明,后入路副神经移位肩脚上神经修复肩外展功能的是一种可靠的术式。充分利用了副神经走行于斜方肌深面的长度,缩短了神经再生距离,肩外展功能恢复早。可以较好保护斜方肌上部肌支,术后对耸肩功能无明显影响。术后肩外展功能随着时间延长而改善,约在术后2-3年达到最佳恢复
目的:利用肿瘤工程技术在体外构建与人体肿瘤更为接近的肿瘤模型并观察该模型生物学生长特性;利用水凝胶创建与人体肿瘤相仿的肿瘤微环境;比较四种水凝胶材料构建人肿瘤体外模型的效果,选出最适合构建肿瘤模型的材料。方法:1)选择MC-63/SKOV-3细胞接种于胶原水凝胶、基质胶、海藻酸钠水凝胶、琼脂水凝胶中,体外三维培养30天,构建体外肿瘤工程化肿瘤三维模型;2)对照以MG-63/SKOV-3细胞直接接种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对35例(38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采用切开复位、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的基本资料,分析评价切开复位、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术后中短期影像学改变及功能疗效。研究表明,切开复位、Salter骨盆截骨术后即刻即能明显降低AI,增加头臼覆盖,改善头臼间的适应性,使脱位的股骨头获得稳定的中心性复位,同时髋部解剖形态可得到进一步改善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手外科在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间应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进行研究,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为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研究表明,在严格掌握适应证、慎重选择病例的前提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