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共文化领域中适度引入社会力量--以文化馆培训为例

来源 :2018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务协同发展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文化领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群艺馆、文化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层次的不断提升,文化馆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瓶颈和障碍,寻找到解决路径,是推动公共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重点以文化馆培训为研究案例,在介绍文化馆培训意义的基础上对于所面临的现状进行分析,经过对文化馆和培训机构的比较和宁波全民艺术普及的借鉴后,结合自身实际,阐明适当引入社会化力量参与的好处,明确需要把握的问题,从而回应公众文化需求,加强公共文化领域建设.
其他文献
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水涨船高.作为文化馆的专业干部,要提高自身知识,不断地更新知识结构和提升服务意识,从而适应当今的群众文化建设的新需求.在加强文化馆的专业化的建设中,要全面提升业务干部的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以适应时代和群众对文化的需求.
随着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近年来互联网实体化服务强势介入日常的每个细节,打破了人们原有的生活模式,更是将传统的社会活动接入互联网的“城际高铁”.为了满足更广泛的群众文化需求,使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十二五”以来我国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不断完善全国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及资源库,鼓励公共文化服务模式不断创新,探索并应用新的数字化技术手段,结合传统模式进行优势互补,很多
近年来群众文化事业发展的显著特征是群众文艺团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这些团队,有的是在QQ群里建立的,有些是在社区建立的,有些是在基层单位建立起来的,这些团队经常参加文化馆的重大活动和比赛,但对他们的日常管理和服务以及培训和指导不算很多.文化馆作为政府设立的群众文化事业机构,突出服务职能,要更多地关注和服务于群文团队发展,做好优秀群文团队的孵化器.本文浅谈突出文化馆服务职能,做优秀群文团队的孵化器
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各项工作的生命线.经过为时两年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群众文化工作者的群众观点得到强化,为群众服务的信念更加坚定,送文化上门、竭诚为民谋福利的行动不断创新,各种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这是十分可喜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在肯定和坚持上述经验的同时,各行各业还应当研究“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方式.在当前互联网发展的大形势下,群众文化工作者尤其应当视“线上”或者“网上”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而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则直接关系到京津冀广大群众的幸福指数,是三地文化协同发展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指标.新时期,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务协同发展必须打破原有的“一亩三分地”惯性思维和“行政区文化”束缚,加强文化深度融合,创新文化合作模式,实现共建共享.
当今的群众文化工作有着建“高原”、建“高峰”的硬任务,只有打破市群众艺术馆和各个区县文化馆的界限,才能集中所有能人,建设打大仗打硬仗打胜仗的功能性群体,并以此为龙头带动天津市的群众文化活动发展,把全市的群众文化做成一盘大棋,最终形成天津市群众文化的突飞猛进.
推进天津市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任重而道远.只有深入基层,了解最真实的现状和群众的呼声与需求,才能真正把好的服务送到群众身边,确保文化来之于民,用之于民,服务于民,惠及于民,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均等化”带来的文化福利.
从建构主义视角来分析,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务协同发展是共同的建构物,其建构的是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务协同发展共同体.建构这一共同体的前提是文化认同,手段是文化联动,目标是文化自觉和文化共兴.
文章围绕文化馆的创新能力来破解上述的焦虑,明确行动轴心:即要去掉文化倦怠,要懂得发挥文化馆精神层面的力量。朝阳区文化馆一直在自我塑造、自我反省的过程中,形成事业发展和产业发展双轮驱动的并轨发展模式:建立独特的总分馆制;资源共享共聚,进行文化拓展;社群经济为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注入力量;全民引导等。
京津翼三个地方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资源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离实现三地融合、共享还有一定差距。原因在于公共服务现在大部分是线下的,迫切需要把它们互联网化,变成互联网产品,从而摆脱地域的限制,让当地民众得到更好的服务.北京、天津、河北只要把我们的公共产品互联网化,马上用户人群急剧增加,价值也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