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丘陵地区玉米农业抗旱保水剂应用研究

来源 :全国节水农业理论与技术学术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f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几种农业保水(抗旱)剂对江淮丘陵地区玉米的节水及提高肥料利用率进行田间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施用土壤保水剂(苗乐宝)、抗旱保水剂(旱地龙)玉米增产7.6﹪、6.4﹪;氮肥利用率提高2.5﹪、1.7﹪;磷肥利用率提高2.6﹪、0.6﹪.节水效果显著.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不同水肥配合条件下,小麦、玉米蒸散与产量关系.水肥配合对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及不同气候年份情况下玉米对水肥配合的响应.显示不同作物对水肥耦合的不同反应和需求.
本文论述了灌水前各时期,棉田膜内表层和下层含水量均高于裸地;盐分含量变幅略低于裸地,接近灌水期上层而高于下层.灌水后,各个时期无论是表层或下层含水均高于裸地,盐分含量降低,下层增加,膜内上层降幅大于裸地,停水后,土壤水分降低,土壤盐分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本文经过1995~2001年7年的定位试验,重点研究了玉米宽窄行种植的土壤养分、土壤水分、土壤硬度及其它土壤物理性状的变化,提出了玉米宽窄行种植土壤环境变化的量化指标,对指导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经过1997~2001年五年的试验与示范,通过玉米宽窄行种植对土壤根系和植株发育影响的研究,重点分析了产量和效益,对于发展持续高效农业具有现实的意义.
本文针对河南省郏县农业生产的特点,将系统优化规划方法应用于农业种植结构规划,从理论上较好地解决了农业种植结构的优化方案制定;运算方案组合多变,运算快捷方便,其研究成果对指导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003年,在北京昌平试验站进行了旱稻的品种HD297的试验,试验设旱田设四种灌溉处理.结果表明:优良的旱稻品种HD297在旱作条件下表现较好,得到相对高的产量,在4种灌溉模式中,W2无论是在产量及其构成要素上,还是在水分利用效率上,均强于其余灌溉模式.
本文在分析湖南气候特别是降水特点的基础上,针对近年来水田种植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阐述了实行避旱种植,并根据降水特点调整作物布局的基本观点.提出了上半年雨季增加早稻种植面积以充分利用降水资源,下半年旱季减少晚稻种植、发展水田旱作以避开规律性干旱,从而实现节水的新思路.
本文通过旱地节水农业的技术基础分析,根据旱地农业区域光热、水土资源特点,以提高大气水、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等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为目的,以提高单位土地的生物学产量和经济效益为目标,研究提出了抗旱型、立体型、设施型、复合型、免耕型、雨水集蓄节水农业等旱地农业发展模式.
本文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aCI、赤霉素(GA)和复合稀土3种化学药剂复配,拌种小麦在室内模拟水分胁迫条件下对小麦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幼苗形态的差异.优选出最佳的复配组合为1.5﹪ CaCI+0.1﹪复合稀土,用该组合拌种既可以提高小麦种子在水分短缺情况下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同时有利于苗期健壮生长.
本文回顾了国内外保水剂技术发展历程,分析了抗旱保水剂在农林业中节水的意义和运用效果,阐述了保水剂在农业抗旱节水运用技术和方法以及需要注意和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