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景观格局演变的驱动力分析及生态应对

来源 :第七届“21世纪城市发展”国际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_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中国处于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阶段,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受到严峻的考验.本文以武汉市为研究对象,获取1990-2015年25年间的遥感影像数据,基于Erdas以每五年为一个时间段进行遥感影像解译.然后基于Fragstats对武汉市类型水平景观格局指数进行研究,并分析驱动力因素,然后从景观生态角度进行绿道网缝补的景观格局优化策略探讨,并基于ArcGIS以野生动物迁徙的费用距离值对优化后的景观格局进行定量化的验证,从景观生态规划设计角度对景观格局演变研究及城镇化空间布局研究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以城市作为企业选址的备选空间单元,利用负二项回归考察了人力资本溢出效应对中国工业部门新建企业选址的影响.主要研究发现:(1)人力资本外溢是影响企业选址的重要因素之一,
北大城环旅研成立以来的20年,也是中国社会城市化、现代化和信息化高速发展的20年.人民生活条件普遍改善、多元交通网络不断升级、人口流动持续增速增量,这些因素极大地推动
大都市区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全球化和信息化主导的新型国际发展形势和背景下,大都市区成为提升国家在国际竞争力方面的重要支撑力量.
发展中国家基于要素禀赋发挥比较优势,扩大市场规模推动经济增长;但长期遵循静态比较优势会扩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差距,忽视要素积累的要素投入驱动型增长可能因
中国绝大多数省份在1978年具有较为类似的产业结构,但是转型速度和模式的不同使低增长地区在2015年仍然具有较高的农业劳动份额和较低的工业劳动份额,而高增长地区则正相反.
文章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提取1991年至2016年武汉市主城区的遥感信息,利用ArcGIS空间叠加分析的方法分时段地识别城市用地的变化特征.进而,根据城市用地时空演变的内外动因,
随着全球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城市群(大都市区)为代表的城市区域成为参与全球竞争与协作的主要载体,城市群的整体发展水平决定了其在区域和全球中的发展地位.本文在梳理
为了解大都市居民对住宅郊区化的认知,探讨其参与住宅郊区化的影响因素及其差异.文章运用描述性分析与因子分析等方法对湖南省长沙市住宅郊区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研
大都市区是城市化发展到较高级阶段的一种城市地域形式,其地域空间通常要经历阶段性的结构演进.国内外对大都市区空间结构的研究各有侧重,所关注的议题在不同阶段也存在显著
基于新媒体发展趋势,舆情次生灾害与日俱增,以及银监会的现实需求,要降低舆情冲击波,提升监管公众形象,须注意信息要及时、全面。研判要精准、有全局观。流程要精简,充分授权。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