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

来源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综合儿科分会成立大会暨2015年全国中医儿科高峰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zhihen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 obliterans,BO)是一种细支气管炎性损伤所致的慢性气流受限综合征.由德国病理学家Lange于1901年首次报道,并对其命名.BO病理上表现为细支气管的部分或完全闭塞.临床表现为重症肺炎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气道损伤后持续咳嗽、喘息、呼吸困难,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病因以呼吸道感染、吸入或摄入有毒物质、变态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血管炎及器官移植等病因多见,但成人与儿童存在较大区别.近年来,随着高分辨率CT(HRCT)的临床应用,BO诊断率明显提高,儿童BO报道显著增多,已引起广泛关注.主要介绍了该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介绍了兵因病机和开肺通闭的治疗准则,提出的策略,并介绍了几种外治法的步骤。
其他文献
红肉枇杷果实为冷敏型果实,采后低温贮藏过程易发生冷害,其典型特征为冷害木质化,表现为果实硬度上升和木质素积累.大量研究表明,枇杷冷害木质化受程序降温(LTC)、1-MCP、热
会议
  本实验采用去雄、套袋、人工授粉方法对7种枇杷属及2种枇杷近缘属植物进行了82个种间、19个属间杂交研究。研究发现:枇杷属植物种间杂交组合大多为部分亲和,少数为完全亲和
果肉颜色是制约枇杷种类和果实品质口感的限制因素,秕杷根据果肉颜色不同分为黄肉枇杷和白肉枇杷,本研究以枇杷白肉突变型和野生型为材料,从果实转色到成熟分4个时期取样提RN
会议
为充分利用中国丰富的枇杷属植物种质资源,对栎叶枇杷(E.prinoides Rehd.et Wils.)和解放钟枇杷进行种间正反交的杂交试验.本文涉及反交后代群体63株的真假杂种鉴定和正反交
在研究枇杷种子退化原因及退化种子植株遗传多样性的过程中,发现龙泉5号中度退化种子植株的花粉量及花粉形态与其母本有着极大的区别.运用5种方法对其雄性可育度进行了鉴定:
会议
通过低温处理,研究了不同枇杷材料幼果的抗寒性.研究表明,枇杷幼果果肉的SOD活性、脯氨酸含量与材料的抗寒性成正相关,MDA含量、相对电导率与材料的抗寒性成负相关,其中相对
本文以'卵圆型软条白沙'枇杷变异种质为试材,母株'软条白沙'及中国、日本、新西兰3个国家的30个白肉枇杷栽培品种为对照,以形态学性状调查为基础,结合SRAP分子标记对变异种质
会议
以栎叶枇杷(E.prinoides Rehd.&Wils.)花粉为试验材料,经干燥保存于液氮中,研究不同低温保存时间对"栎叶"枇杷花粉性状及SOD、CAT、POD酶等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花粉的
  '贵妃枇杷'是第一个通过国家审定的白肉枇杷新品种,利用其新鲜花序,经高压蒸汽烘干—花梗分离—筛选分级—色差精选—挤压破碎—烘干提香—自动包装等工艺,研制出观音型
会议
香气是果实风味品质的重要指标,鉴于国际市场对果品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果实香气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内外对枇杷香气的研究多数集中在枇杷花及精油的香气方面,对枇杷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