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创建的几点思考--以新建铁路宜万线宜昌至万州段工程为例

来源 :第九届湖北科技论坛——河湖综合治理与保护分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zy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建铁路宜万线工程(宜昌至万州段)东起鸦宜铁路花艳站,西至达万铁路万州站,线路全长377km,全线由159座隧道和253座桥梁连接而成,桥隧长度占线路总长的74%.宜万铁路地形困难、地质复杂,山峦起伏、河谷深切.工程施工过程扰动面积大,开挖土石方量巨大,施工期间弃渣量高达3457.20万m3,如何将如此复杂的工程建成一个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本文就此深入开展探讨,总结提炼创建经验,共同类工程予以借鉴.
其他文献
基于长江上游110个独立流域水文站输沙模数,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对长江上游侵蚀产沙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并从土壤、地形、降雨、土地利用和岩性等方面分区探讨了侵蚀产沙区域分异的原因.结果表明:(1)采用独立站点输沙资料可以较好的刻画长江上游侵蚀产沙的分布特征.(2)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长江上游侵蚀产沙的空间变化主要受自然环境控制,人为活动的影响是次要的.降水是侵蚀产沙的主控因子,土壤特性与
通过对国内外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措施的研究,结合国内面源污染防治中存在的不足,以现在基本国情为基础,同时考虑到国内面源污染的发展现状,对现在面源污染防治作出了一定程度上的规划与建议.
为研究栀子花植物篱和石坎措施对石灰土坡耕地磷素流失的阻控作用,在三峡库区香溪河流域具有代表性的石灰土坡耕地上建立径流小区,进行野外人工降雨试验,研究植物篱及石坎措施下水土流失及磷素输出特征.结果表明,两种措施均具有一定的蓄水减流及保土固沙效应,能显著延迟地表产流时间、降低泥沙输出,栀子花植物篱对石灰土坡耕地地表径流及泥沙的拦截效率优于石坎措施.栀子花植物篱对磷素流失具有较好的阻控效果,在降低径流和
现代化城市防洪从传统的安全性排水逐渐向滞蓄利用的方式转变,在不危险水域周边安全的前提下,湖泊尽可能滞蓄雨洪,抬高水位,体现城市湖泊景观功能,为居民打造良好的“亲水空间”.本文以枝江市金湖为例,提出汛限水位及景观水位的概念,对汛期不同标准的雨洪进行划分,针对大、小洪水情况采取不同的湖泊汛限水位,从而衍生传统静态景观水位和改进的动态景观水位两种方法,针对两种方法比较多个景观防洪方案,根据不同程度洪水采
选取大别山区典型小流域——文斗河小流域为研究对象,依托小流域控制站等野外观测设施,获取降雨径流实测数据和观测资料,开展小流域降雨产流过程的特征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降雨主要集中在4~7月,小雨所占降雨比例最高,其次分别为中雨、大雨、暴雨,所占比例分别为57%、17.1%、15.8%、10.1%,产流主要由暴雨和大雨形成.产流过程受降雨影响显著,且呈周期性变化,降雨越多,产流越大,侵蚀量也越大,降雨
鉴于传统的投影寻踪模型(PP)在处理高维非线性数据很难达到良好效果,本文引入生物群体智能算法中的狼群算法对PP模型进行优化,以提高投影寻踪模型的精准度.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准则层建立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定量分析原理提出了水土保持综合效益的5类分级标准.将优化模型运用到湖北省郧西县三个时间段的水土保持综合效益研究中,分析结果与当地实际情况十分吻合,表明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和优化模型比较
基于MOD16/ET(全球MODIS陆地蒸散发产品)和气候数据,利用趋势分析法研究了2001-2016年丹江口库区地表蒸散发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2000-2016年丹江口库区地表ET呈增加的趋势,其中前期(2001-2008年)呈弱减少的趋势,后期(2010-2016年)呈持续增加的趋势.空间分布上,ET高值区主要为水域,其次为伏牛山区、秦岭山区和武当山区植被覆盖度较高的林地,E
输变电项目属于典型的点线工程,线路长、工期短、沿线地形地貌复杂,塔基范围小且分散,变电站工程呈点状、占地集中、土石方工程相对较大.输变电线路的建设不可避免的扰动原地面貌、破坏土地和植被,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根据生产建设项目的特点及相关规范对其水土保持监测的要求,分析了形成问题的原因及不利影响,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中国水土流失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了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的四大特点,即“阶段深度要求”、“任务限定要求”、“措施布局要求”及“特色产业要求”.同时,在实施方案编制过程中还需注意选址不合理、治理方向偏离以及措施配置针对性不强等常见问题.本文针对该特点及问题,就怎样做好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的设计,提出了工作体会和相关建议,可供参考.
以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恩施至利川段为例,介绍了该工程水土保持工作管理情况,分析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和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数据,提供另一种探索水土流失防治动态监测管理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