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坳陷受潮汐影响扇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以文昌10区珠海组三段为例

来源 :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blove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珠三坳陷为大型断陷湖盆,其中文昌10 区位于珠三坳陷文昌A 凹陷内靠近珠三南断裂下降盘(图1 红色边框区域),在古近系珠海组具有优越的石油地质条件,是近几年珠三坳陷的重点勘探领域之一。由于勘探资料的局限性,以及前人对受潮汐影响的扇三角洲的研究资料也相对较少,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因此,详细的开展受潮汐影响的扇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的研究对后续的勘探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其他文献
Abu Sufyan 凹陷位于苏丹共和国中南部,属于Muglad 盆地,是发育于前寒武系基底之上的中、新生代裂谷盆地。而凹陷中下白垩统AbuGabra 组为目前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 层位,对研究区开展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对沉积相研究和有利砂体分布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强制海退发生于相对海平面下降期,此时无论沉积物供给情况如何,相对海平面下降都将引起滨线的强制后退,由于可容纳空间的急剧变小,在海陆过渡带伴随着滨线强制海退发生强烈的侵蚀,同时促使侵蚀的沉积物或河流原始携带的沉积物不断向海进积,形成连续性的退覆式的沉积单元,称之为强制海退体系域(falling stage systems tract,FSST)。
渤海A 油田明下段Ⅱ-Ⅳ油组广泛发育浅水三角洲沉积。依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可将明下段Ⅱ-Ⅳ油组对应着1 个长期基准面下降半旋回,并可细分为3 个中期旋回及若干个短期旋回,在此基础上利用地震沉积学方法研究明下段浅水三角洲其平面发育形态和垂向演化规律,发现在长周期下降半旋回内部,随基准面下降,在早、中、晚期,浅水三角洲平面展布依次为坨状、朵叶状和鸟足状,而在垂向上,长周期下降半旋回初期湖平面最高、湖浪
随着“四深”战略的提出,向更古老地层进军逐渐成为油气勘探的新方向。近二十年来研究发现,在华北古陆中-新元古界沉积了一套巨厚的地层,厚度可达千至万余米,不仅证实含有丰富有机质,更发现了大量油气苗和大型沥青脉,能形成多期有效的生储盖组合,证实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潜力,引起了国内外地质界的广泛关注。
西湖凹陷位于东海陆架盆地东部坳陷带,为一狭长型的新生代沉积凹陷。目前一些对于前平湖组的初步研究以及生产情况证明前平湖组将是下步油气勘探亟需拓展的新领域。目前还未有针对前平湖组的较为精细的层序地层划分方案。最新的研究中将平湖组六段(宝石组)归为中下始新统,其与之下的古新统地层,由于埋藏较深,钻遇井少,前人对其研究较少。平湖组六段单独划分出来,是否可单独命名为宝石组仍待研究。
珠江口盆地位于华南大陆南缘,处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及印度洋板块交汇处,是一个在前第三系褶皱基底和燕山期花岗岩上发育的中新生代大型沉积盆地。文昌凹陷位于其北部坳陷带珠三坳陷的西南部,是一个“南断北超”的新生代箕状断陷。
华北地台面积约1.2×106km2,东西长约1900km,南北宽约1200km,寒武纪地台内沉积环境差异非常小,总体来看沉积表面坡度十分平缓(每公里仅下降几厘米).地台内部分布有相间的点状或带状的浅水正地貌单元,这些相间的浅水及深水沉积单元可以视作克拉通内碳酸盐岩缓坡.通过对燕山地区寒武系典型剖面的详细研究,识别出泥岩、砂岩、微生物岩、异化颗粒岩及灰泥岩5 大类岩石,进一步划分为23 种岩石类型,
曹妃甸6-4 油田位于渤海中西部海域,区域上,油田位于石臼坨凸起西段陡坡带,紧邻曹妃甸和渤中两个次洼。东三段位于石南1 号断裂下降盘,为近岸扇三角洲前缘砂砾岩粗碎屑沉积,物源来自石臼坨凸起。针对曹妃甸6-4 油田东三段扇三角洲沉积相的研究主要从沉积物颜色、岩性特征、沉积构造、测井相特征、地震相特征5 方面进行分析,得出该地区东三段以灰色、浅灰色为主,据含油性的不同可显示灰色、灰褐、黄褐色。
浅水三角洲相储层在陆相湖盆油气勘探中具有重要意义,明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内浅水三角洲成因砂体发育特征为砂体分布精细预测奠定基础。基于取心井岩心和密井网测井资料,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理论为指导,建立了松辽盆地新民油田白垩系泉四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并分析了高频基准面旋回控制下浅水三角洲成因砂体发育特征。
会议
由于湖盆波浪强度远小于海洋,湖相三角洲类型基本均为河控型三角洲。三角洲砂体是含油气盆地勘探的最主要储集体类型之一,湖盆中更为典型,因此,明确湖相三角洲砂体成因机制、迁移规律、分布特征、组合结构等规律不仅具有科学意义而且对于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