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外伤性白内障再伤的损伤程度评定

来源 :中国法医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c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伤性白内障在临床鉴定中较为常见,其损害部位、损害程度及损害后果不尽相同.在鉴定过程中,特别是遇到“伤伤关系”时,需格外的慎重.
其他文献
被鉴定人徐强病历资料、影像资料显示的损伤情况,不支持此次损伤导致其右手食指近侧指间关节功能丧失30%以上、右食指远侧指间关节功能丧失50%以上。故建议对被鉴定人徐强的右手食指功能进行客观评定,确定此次损伤参与度,对其伤情重新鉴定。
本案中,根据送检的影像学检查所示的肚骨外科颈骨折的类型及移位情况,结合案情及送检病历资料所载的外伤体征,并参照肪骨外科颈的解剖学特征、肪骨外科颈骨折的分型特征及损伤机制,可推定蒋某左肪骨外科颈骨折符合钝性外力直接打击所致的骨折特征。
鉴定时限位受伤后3-6月。《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4.2.2以容貌损害或者组织器官功能障碍为主要鉴定依据的,在损伤90日后进行鉴定;结合临床实践,手指功能障碍鉴定时限为受伤后3-6月为宜。2.2.3测量出伤指的关节活动度,参照健侧相应手指的关节活动度计算较健侧功能丧失比例。注意每个手指及指间关节的正常功能,主动与被动活动度检查,通过X线、MRI、神经肌电图、手指活动度等检查与对侧手对比来综合判断评
枢椎齿突不连易被误诊为齿突尖端骨折,导致误诊的原因可能有:(1)对枢椎齿突不连缺乏了解及认识;(2)阅片不仔细;(3)未结合体征与影像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影像学检查可为枢椎齿突不连与枢椎齿突尖端骨折提供可靠依据。枢椎齿突骨折往往有明显的骨折征象,骨折线较锐利,骨皮质不完整;随着骨折损伤修复,骨折部位可见骨痂影。枢椎齿突不连则表现为边缘光滑,骨皮质完整无缺损的游离骨块。在法医临床鉴定过程中一定要仔细阅
胫腓骨是人体四肢长骨,直接暴力经常造成其着力点的线性、粉碎性或者凹陷骨折;肌肉的强力牵拉等间接暴力易形成骨胳的撕脱性骨折。胫腓骨骨质结构紧密,周围有大量肌肉、韧带保护,一般不易形成螺旋形 粉碎骨折。当踝关节在极度内翻位受伤时(旋后),暴力作用通过外侧副韧带传导至外踝,引起胫腓骨 下韧带平面以下的外踝骨折。本案中王某刚站起,在没有站稳情况下,左胸部遭受外力,失去平衡,身体迅速向左后方旋转,左小腿肌肉
本例中詹某某2004年5月左肱骨干中1/3处粉碎性骨折,当时在臂丛麻醉下行切复内固定+探查桡神经修复术,手术选用8孔钢板,且钢板放置在肱骨干外侧,骨折断端对位对线尚可。钢板多年未取出,本次2018年外伤后发现左肱骨骨不连,肱骨周围见骨痂。本次外伤为伤者被他人推倒摔跌左手臂着地,暴力较大,足以导致正常成人骨折。对照上述内固定钢板断裂常见原因,笔者认为本例中损伤与既往伤7病(钢板多年未取出,骨不连未植
本案例易某某正值轻壮年、被他人徒手致右背部、右臂软组织挫伤,影像学显示:脊柱纵向骨小梁稀疏,表面粗糙,胸4椎体前缘可见骨裂,4-6胸椎融合,胸4-腰5椎体前后缘上下角轻度骨质增生(呈唇形改变)、边缘硬化、骨桥形成,胸10-腰1椎体上下软骨板呈双凹变形,胸10-腰4椎体前缘略压缩呈楔形改变,第5腰椎后缘略压缩呈楔形改变,符合轻度骨质疏松(椎体中度变形即椎体楔形改变)的影像学改变,骨质疏松骨较正常骨质
在法医临床学鉴定实践中,伤病关系分析是人体损伤程度鉴定的难点之一,原骨折处再次骨折就是其中的一类.根据原骨折的愈合情况,又可分为原骨折未愈合和已愈合两种类型.原骨折未愈合的情况毋庸置疑是不能依据2014年1月1日施行的《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以下简称《鉴定标准》)相关骨折条款,如果涉及骨折内固定物的损坏,《鉴定标准》另有条款规定,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原骨折已愈合的情况,本文将通过两个案例进行分
法医临床检案中眶壁骨折案例非常常见,医学影像学中多选择CT检查用于明确诊断.基层法医必须熟知眶壁骨折的相关CT表现,才能明确诊断后用于评定损伤程度.本文主要归纳总结眼眶各壁骨折的CT影像学表现,用于提升基层法医阅片水平.眼眶分为上、下、内侧、外侧四壁.造成眼眶骨折的外力一般来说有两种情况.一是外力作用于眼眶部位,多造成眶外侧壁、眶上壁的骨折.二是外力作用于眼球部位,眶内压力突然剧增,力通过眶内软组
在损伤程度鉴定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伤病共存的案例,这类案例往往伤病关系复杂,损伤程度鉴定要求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