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随杨大国教授治疗慢性重型肝炎1例

来源 :第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ye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大国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从事肝病的临床与科研30余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对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肝炎颇有心得.本文对杨老师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中医辨证论治的临床思路进行了介绍.
其他文献
目的 在高原地区(平均海拔4000m以上)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26例,西医对照组22例,两组均给予促肝细胞生长素及西医综合疗法;治疗组同时给予茵栀黄注射液和参芪扶正注射液静脉滴注.结果 治疗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7.69%和41.91%(P<0.01),治疗组患者的Tbil、Alb、血肌酐和PA比对照组明显好转,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目的 了解中国汉族人群DC-SIGN/DC-SIGNR基因颈区重复序列的遗传多态性分布,获得相应位点的汉族人群的遗传学数据.方法 应用PCR技术、琼脂糖凝胶电泳结合测序对DC-SIGN/DC-SIGNR基因的颈区重复序列分型,χ2检验不同种族间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的差异,并计算DC-SIGNR的多态信息含量(PIC).结果 DC-SIGN多态性低,颈区绝大多数为7-重复,该等位基因频率为0.980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前S1抗原(PreS1)与乙肝病毒DNA(HBV DNA)、乙肝病毒标志物(HBV M)之间的相关性,为拉米夫定(Lamivudine)治疗提供新的监测指标.方法 收集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500例,其中HBVDNA阳性400例(拷贝数>500/ml),按HBV-DNA含量由低到高分8组;其余为HBVDNA阴性对照100例.同步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PreS1;以
目的 比较穴位注射与西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差异.方法 52例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注射组(治疗组)32例和西药组(对照组)20例;治疗组用维生素B1 50mg、维生素B12 0.5mg、10%葡萄糖注射液3ml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以布洛芬200mg,每日3次,口服;维生素B1 100mg,肌肉注射,每日1次;维生素B12 0.25mg,肌肉注射,每日1次.两组均以10天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慢性HBV感染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特点,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 对96例慢性HBV感染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系统的回顾性综合分析.结果 (1)9例(9.4%)患者在确诊甲亢之前曾使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2)临床症状中纳差63例(65.6%),多汗怕热22例(22.9%),消瘦37例(38.5%),而体征中甲状腺肿大者有67例(69.8%),其中Ⅰ 0-Ⅱ0
目的 探讨慢性乙肝中医证型和肝组织病理改变的关系,为中医辨证提供依据.方法 对260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辨证分型,肝郁脾虚型82例,湿热中阻型56例,肝肾阴虚38例,脾肾阳虚23例,瘀血阻络型61例,并且所有病例均行肝穿刺病理检查确定分极、分期.结果 (1)肝郁脾虚型和湿热中阻型的肝组织炎症分布中G2占明显优势(P<0.01),肝肾阴虚型和脾肾阳虚型中分级主要为G3(P<0.05),瘀血阻络型中肝组
准确的黄疸辨证论治是提高慢性重型肝炎疗效的前提.目前传统的阳黄-阴黄辨证对非阳黄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缺陷.本研究采用队列研究方法,研究慢性重型肝炎高黄疸患者黄、证的分布规律、辨证鉴别要点和导致阴黄证产生的可能的原因,为提高中医药辨证论治慢性重型肝炎的效率提供基础.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α-2a干扰素(PEGINF 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按随机对照原则选择80例HBVDNA、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1:1随机分配进入PEG INF α-2a组和IFN α-1b组.结果 治疗6月时,PEG INF α-2a组HBeAg血清转换率(45.7%)高于IFN α-1b组(35.1%),但P>0.05.停药6月后,持续的
本文对肝络通煎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进行了临床观察,介绍了观察的资料和方法,分析了观察结果,最后对病因和治疗进行了探讨。
本文对甘露消毒丹加减治疗慢性肝炎合并酒精性肝损伤进行了临床观察,介绍了观察的对象和方法,分析了观察结果并列举了典型病例,最后对该病的治疗进行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