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水地区城市特色营造--以镇江禹山北片区为例

来源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ntworth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流对于城市建设的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活力城乡、美好人居的背景下,滨水地区的开发建设和城市更新为城市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滨水区如何把握契机、重塑活力、注入新型产业,从而带动城市的创新发展仍是值得探索的问题.本文结合镇江市禹山北片区概念规划方案,从如何延续城市空间足迹,重塑滨江活力;如何互动周边功能区,催生产业动力;如何呼应城市肌理特色,打造山水宜居社区这三个问题入手进行区域谋局,探讨滨水地区空间塑造、山水文脉延续、产业完善、生态修复、功能策划等规划设计内容.其规划设计理念聚焦于呼应城市山水文脉、重塑滨江活力;与周边功能区联动、互补发展;丰富镇江城市功能,激发创新增长动力,以期为滨水地区的城市特色营造与创新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借鉴.
其他文献
大数据技术在国内城市交通规划工作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在镇江东站片区路网规划方案研究中,采用手机信令技术对镇江东站所在的辛丰组团现状居民出行特征、组团间交换量及联系路径进行定量分析,为片区跨铁路通道数量规划及路网方案研究提供重要数据支撑.在片区路网方案研究中,利用手机信令技术可进一步提升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城市路网专项规划中居民出行交通调查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面对如今的传统能源危机与空气污染等问题,可再生能源城市已经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太阳能光伏技术具有众多优点,在城市中的应用将成为未来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点之一.哈尔滨是中国典型寒地城市,冬季居住区耗能较大,太阳能资源良好,探讨居住区中的光伏设施科学布局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通过梳理现状建成居住区的空间形式,选择了空间布局形式与用地规模等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居住区——"涧桥西畔"居住区作为研究对象并建立起三维
本文从江苏省小城镇发展起源入手,重点分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以来的发展历程,并将其划分为恢复与调整、停滞与衰落、兴盛与发展、回落与转变等4个阶段.通过对现状特征的研究,提出江苏省小城镇已经进入快速城镇化阶段,主要表现为城镇化率突破30%和建成区户籍人口突破2万人.2003年至2016年间,江苏省重点中心镇的集聚效益有所提升、空间分布持续优化、公共服务日益完善.苏南地区基本形成以都市连绵区带
随着城市由增量规划到存量规划的发展转型,市民对参与城市工作的意识也越来越强.本文通过对公众参与科学及西方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理论基础、发展历程、实践历史的分析,在以参与权力分配为依据的分类标准的研究基础上,对比中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典型实践探索,提出不同的公众参与方式与城市规划的具体内容相关,公众参与的深度受其利益相关性影响,应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引导公众参与,建立起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方式的准则,在不同
常州是长三角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座有多年历史的古城,同时也是京杭大运河沿线的重要城市,常州在运河水系、交通发展、产业革新、行政区划调整、总体规划等多重因素变迁叠加之下形成了今天的城市格局.本文将研究常州的形态演进特征,并重点总结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行政区划调整以及历轮规划指示,多维度多角度探讨常州当今城市形态和城市结构的原因以及演变过程,系统性梳理和总结规律、归纳
从城市网络关联的视角,通过计算机编程语言和数据采集技术获取的POI网点,以POI名称字段和位置数据为基础,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个超大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网络关联度的方法,测度了4个超大城市与其他地区城市间社会文化流量,通过层次聚类的方法对其腹地范围进行划分,并利用引力模型幂律衰减函数检验社会文化网络受地理邻近性的影响程度,通过熵指数测度4个超大城市的文化多样性.文章的创新性在于,本文利用PO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重要的物质文化和精神财富,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涉及宣传、党史研究和规划、文物、建设等部门,是一项综合、系统而艰巨的事业.目前对红色资源价值的认识和保护利用方法已经基本形成共识,但在实施进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其核心在于实施机制的支撑研究不够.本文试图对国红色文化资源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剖析,通过对国内相关城市成功案例的分析借鉴,深入探讨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实施机制,以期推动红色文化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将乡村振兴上升到国家层面,并明确了乡村振兴的总目标与总要求.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是乡村文化的振兴,作为世界三大农业起源中心之一,我国在悠久的农业生产生活中孕育了丰富的农耕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农耕文明对振兴乡村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南京为例,以乡村振兴为研究背景,首先分析了农耕文明的深刻内涵及空间特征,接着阐述了乡村振兴的时代要求与农耕
近年来,我国乡村住区的主要空间驱动力之一是统一规划建设,但其成为造成多数乡村风貌趋同及自助建造智慧缺失的主因.自助建造住区在国际上被称为增量住区,一般是通过渐进性增量建设实现的.根据特定的控制条件,可保持原有住区的特色风貌,并能基于居民的需求,进行成本低、灵活度高又有章法的建设.首要分析了当前我国乡村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然后定义了乡村增量住区规划建设模式,再总结了国外增量住区的建设经验,并
多年来,由于历史原因,保定市主城区便民市场占路经营、管理混乱,严重影响了城市形象和交通运转,成为了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同时也影响了城市的宜居水平、文明形象、招商环境乃至经济的发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出台了相关政策以规范主城区的便民市场建设、运营和管理.笔者在经过详实的调研基础上,分析保定市主城区便民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问题形成的深层原因,并选取苏州、株洲、厦门进行实地调研,得出对保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