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太平洋鲣鱼卵巢组织学初步研究

来源 :第十届全国水产青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lle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使用生物学常规方法对鲣鱼卵巢进行处理,根据2007年10月-2008年1月在中西太平洋巴布亚新几内亚及密克罗尼西亚专属经济区内,采集的174个卵巢样本,使用石蜡切片方法进行观察,以期获得卵巢发育的准确资料。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鲣鱼卵细胞发育经过卵原细胞时相、小生长期、大生长期、水合期、排卵期、衰退期6个时期。卵巢发育经过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卵期、休止期5个时期。(2)细胞较小,核质比例大为第Ⅰ时相;细胞外开始出现一层滤泡细胞,细胞质"分层",细胞核周围开始出现空泡为第Ⅱ时相期;细胞质中出现卵黄颗粒并逐渐增多为第Ⅲ时相期;细胞体积迅速增大,卵黄颗粒和空泡分别融合为第Ⅳ时相;受精孔逐渐内陷表明进入第Ⅴ时相。发育成熟而未排出体外的卵细胞营养物质被重新吸收,细胞核逐渐不明显,细胞质减少为第Ⅵ时相。本研究结果为大规模研究鲣鱼繁殖生物学做好铺垫,同时也为该资源的管理和评估提供基础资料和数据。
其他文献
  根据2002年、2004年和2007年8-10月北太平洋的水温和我国鱿钓生产资料,对作业渔场的表温、水温垂直结构及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8~10月为渔汛期,8月作业渔场
会议
  鲨鱼类栖息环境的研究对于保护鲨鱼、减少误捕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根据2006年10月至2007年5月,金枪鱼延绳钓渔船"深联成719"统计了马绍尔群岛海域捕获的大眼长尾鲨(Alopias
会议
  为掌握"确定性栖息地模型(deterministic habitat based standardization,detHBS)"的性能、提高该模型标准化CPUE的精度,2006年10月-2007年5月,金枪鱼延绳钓渔船"深联成7
会议
  2009年4月对舟山水产研究所的条石鲷耳石日轮和生长进行了研究,人工受精卵胚胎发育后期和前期仔鱼的连续剖察表明,受精后约26 h胚胎听囊内出现一对矢耳石和一对微耳石,仔
会议
  为探求长江口区越冬和生殖洄游期间刀鲚体内肌肉能量密度(肌肉干重)状况,以及体内脂肪含量(%)与能量密度的关系.于2008-2009年,采集越冬和洄游群体刀鲚,记录以下生物学参数:体
受原油、有色金属、油料油脂等商品价格下降影响,2月份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水平明显下降,这也是近5个月来初级产品价格水平首次走低。与1月份相比,中价国际A(现货)、B(期货)
  结合生产的实际需要,沿海浮绳式网箱生产的作用日益突出,因而研究其水动力特性非常重要.本文根据这一需要,采用预加张力的直交系泊方法,依据目前柔性浮绳式网箱尺寸和渔具模
  根据2004-2005年我国鱿钓渔船对印度洋西北海域鸢乌贼资源调查期间采集的103个鸢乌贼角质颚和60枚耳石样本,分析了角质颚长度特征,并与鸢乌贼胴长、体重和日龄建立了关系。
  耳石是头足类生态的重要信息载体,掌握其形态特征是渔业生物学研究的基础.根据2007年7-10月我国鱿钓船在西北太平洋海域连续采集的202尾柔鱼,对其耳石形态特征进行观察与测
会议
  对比作业法是拖网渔具选择性研究中重要的试验方法之一,而对比试验中对照网囊网目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利用多囊桁拖网不同网目尺寸(20、30、35和40mm)网囊捕获的哈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