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栽培灵芝的研究

来源 :2011国际灵芝研究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z06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灵芝作为我国长期使用的重要的真菌类中药,在我国已经有大量的研究,已发现其含有不同的活性成分,然而在我国栽培灵芝的研究方面,还存在生产品种名称混乱、子实体品质控制难、不同菌株的生物活性成份结构不明确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灵芝产业的健康发展。本研究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而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对收集到的156个我国栽培灵芝菌株进行了系统,利用形态学分类方法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了分类和亲缘关系的分析,把收集到中国栽培灵芝分成了分成7个种,同时首次建立了灵芝不同种快速特异性PCR鉴定方法。此次研究同时建立了一个包含不同菌株的生物活性、活性成分含量、分类信息等数据的世界上第一个中国栽培灵芝药用资源信息库。
其他文献
  获得具高分辨率的晶体是目前生物大分子结构测定的主要瓶颈,生物大分子的结晶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涉及多方面的影响因素。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生物大分子结晶的热点
  研究以CD133为标志物对结肠癌细胞亚群的肿瘤干细胞相关性质进行分析,并通过对其CD133表达模式进行长期观察揭示了CD133差异性表达细胞亚群存在相互转化的动态过程。
  目的:拓扑异构酶Ⅱ(TOPO Ⅱ)抑制剂是重要的抗肿瘤药物,XWL-5-11是拓扑异构酶Ⅱ抑制剂GL331的衍生物,本研究初步探索XWL-5-11对DNA拓扑异构酶Ⅱ活性的影响、体内外的抗肿瘤
  目的:本研究是观察38GAP单用及与顺铂(CDDP)联用的抗肿瘤活性与作用机制,进一步探讨G3BP作为一个新的肿瘤治疗靶点的可能性.为研究新的特异靶向性抗肿瘤新药提供理论和实验
  灵芝作为我国传统的名贵滋补中药,受到国内外的普遍关注。在灵芝的多种成分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灵芝多糖和三萜类化合物,《中国药典》中以灵芝多糖含量的高低来评价灵芝质量的
  研究了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细胞局部侵袭和远处转移的相关机制,进而寻找新的有效治疗靶点和途径。结果表明,HPA在口腔钻膜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
  灵芝为多孔菌科的担子菌,在我国是一种重要药用真菌,作为药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多糖作为灵芝中主要的有效成分之一,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发现灵芝多糖具有免疫
  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是肿瘤细胞缺氧适应的关键调控因子。阐明了来源于植物金钱松的二萜类抗肿瘤化合物土槿皮乙酸(pseudolaric acid
  《神农本草经》(下简称《本经》)对六芝的论述是灵芝医药学理论的基础和源头,也是灵芝文化体系的理论基础和起点。本文拟剖析其中蕴涵的文化观念和特色,梳理这些观念在古代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承担的并顺利结题的国际合作项目“食用菌优质高效大规模生产关键技术在非洲的示范和应用”中,赴东非坦桑尼亚进行大型真菌种质资源调查是其中一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