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弥散黏滞波动方程的地震成像方法研究

来源 :2018勘探地球物理学研究进展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wewrasfr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出了基于三维弥散黏滞波动方程的地震成像新方法—DVWEM(diffusive-viscous wave equation migration).DVWE的弥散—黏滞系数直接与含流体地层中传播的地震波的吸收衰减特性有关,因此,来自流体饱和储层的地震反射波的偏移成像处理对流体预测十分重要.DVWEM的波场延拓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延拓在频率—波数域实现,使用空间平均参数值,参数包括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弥散—黏滞系数;第二步延拓在频率-空间域进行,考虑了参数的横向变化.由于DVWEM的延拓因子包含速度、弥散、黏滞系数等多种参数,其计算非常复杂、困难.通过合理近似和有针对性的计算方法,上述困难均已被克服.计算精度分析和数值模型计算结果显示,新的偏移成像方法DVWEM能够处理0°至接近90°的地层倾角和较大的参数横向变化,成像精度可靠,稳定性好.
其他文献
电离层延迟是GNSS导航定位的重要误差来源之一,Klobuchar模型和双频改正模型(载波相位平滑伪距模型)是目前消除电离层误差普遍适用的两种模型.利用国际GNSS服务(IGS)和连续运行参考站(CORS)的原始观测数据,通过TEQC和Matlab处理数据建模实现电离层延迟解算.以双频改正模型的解算值作为参考,分析Klobuchar模型的改正效果,验证模型的可靠性.最后,以双频改正模型解算的电离层
为了提高水库信息化的管理水平,实现模型三维可视化,本文研究了水库大坝三维建模新技术的应用.项目采用无人机加地面激光雷达扫描技术,提高了实景三维模型的逼真度.通过三维虚拟水库模型,可以模拟水库的容量、水库淹没边界和淹没面积等供应用研究.
开展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工作的基础是数据,数据涉及面广,数据量大,格式多样,类型复杂,主要包括各类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数量、开发利用情况、相关审批数据、各类规划数据及生态保护红线相关数据.为了支持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高效、规范开展,探索测绘地理信息辅助广西生态审计的数据基础建设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今自然资源部)为加快完成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推广使用,统一部署转换工作.本文主要介绍在龙胜各族自治县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成果坐标转换实际工作中,数据成果从1980西安坐标系转换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过程中所遇到的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案,共同探讨转换过程中所使用的处理方法.
新型智慧城市通过体系规划、信息主导、改革创新,推进信息技术与城市现代化深度融合,是实现国家与城市协调发展的新生态.城市信息平台是新型智慧城市运营管理的数据支撑平台,是构建新型智慧城市的基础.本文在对南宁新型智慧城市信息平台建设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推动下,提出合理融合城市横向、纵向信息资源,对循序渐进构建新型智慧城市信息平台对策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目前,中国地理信息产业正处于爆发式增长期,激光雷达航测技术作为地理信息数据的重要获取手段,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测绘手段已很难满足各行各业对数据的需求,激光雷达航测技术的应用丰富了成果数据的类型,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又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本文简要介绍机载激光雷达航测技术的工作原理,并对该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例证.
以炮检点坐标和时间作为维度,利用此维度可定义任意地震道之间的广义距离,通过广义距离可索引待重建地震道的周边数据并利用压缩感知原理对其进行重建.由于此方法是单独对需要重建的每一道地震数据进行重建,该方法可用于常规压缩感知原理不适用的非均匀非规则网格场景.另外,该方法也可用于全新的规则观测系统的数据重建.
提出了反褶积同步挤压广义S变换,通过数学推导,对广义S变换结果进行“挤压”和重排,再将同步挤压广义S变换谱与窗函数Wigner-Ville分布进行二维反褶积可得到更高分辨率的信号时频分布.通过数值模拟结果可知,反褶积同步挤压广义S变换兼顾了广义S变换和同步挤压变换的优势,不仅能够极大地提高信号时频变换的分辨率,而且保留了多分辨率的特征.
将地震数据的高斯束重建与高斯束偏移结合起来,利用高斯束具有位置、振幅、斜率、曲率和一定宽度等特征化的地震同相轴特点,基于平面波分解理论实现地震数据的高斯束分解与重建.首先,通过平面波分解滤波器把信号分解为局部平面波;然后,构建高斯束来表征不同类型的局部平面波,迭代更新使残差最小,完成记录的重建;在此基础上,分析在含噪声和缺失道的情况下,地震数据的高斯束重建效果,并对重建数据进行高斯束深度偏移.测试
根据地震波的反射走时信息采用层析技术反演构建深度域速度模型,是实际地震资料生产中大规模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建模的主流技术。通过研究基于叠前深度偏移的偏移距道集的速度建模方法,形成了剩余速度自动分析和拾取、反射控制点自动生成、构造倾角和构造连续性提取、构造倾角约束、偏移距双差走时层析等技术,解决了高陡复杂区域大规模深度域速度建模难题,实现了高效高精度的深度域速度建模方法和软件研发.以HLC三维区块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