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MRI融合影像容积导航技术在小肝癌微波消融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d04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癌作为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局部消融术作为一种成熟的治疗手段,已成为小肝癌根治性治疗方法之一,近年来微波消融治疗小肝癌发展迅速,已经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对于肿瘤直径≤4cm的患者,消融后的长期生存率接近肝切除术,且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超声引导作为最常用的辅助影像引导手段之一,具有无电离辐射损伤、安全性高、价格低廉等独特优势,但由于病灶回声、位置、既往手术史和肝病背景等因素对病灶显示造成的影响,导致一些病灶在常规二维超声下显示困难;超声引导多模态影像融合容积导航技术结合了超声的实时性引导及CECT/CEMRI视野广、对病灶显示清晰等优势,很好的解决了此问题。本研究通过分析US-MRI影像融合容积导航技术在小肝癌微波消融中的完全消融率,探讨此方法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准确性。目的探讨超声-磁共振(US-MRI)影像融合容积导航技术在小肝癌微波消融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选择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我科的37名肝癌患者,病灶直径均≤3cm。其中,男性27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58岁。所有患者均运用超声-磁共振(US-MRI)融合磁导航技术完成肝癌局部微波消融治疗。根据融合导航影像及术后30min行超声造影(CEUS)联合评估病灶是否达安全消融边界(安全边界设为≥5mm),如有残留则及时给予补就消融。分别记录患者术前、首次治疗后一个月的AFP水平,分别于首次术后24小时(首次治疗完成后24小时)、首次治疗后一个月、3个月、半年及一年时复查上腹部强化MRI。以首次治疗结束后24小时肝脏强化MRI评价首次术后完全消融率,以强化MR影像消融病灶及其周边0.5cm范围三期均无强化为标准。根据患者情况决定是否及时给予补救消融治疗,根据首次治疗后半年和一年后强化MR影像分析判断近期和中期疗效。结果本研究中37例患者均完成影像融合,影像融合成功率达100%,微波消融病灶共58枚,首次治疗后病灶完全消融率为96.6%,首次治疗1月后完全消融率为94.8%,3个月完全消融率93.1%,6个月完全消融率89.7%,距首次治疗后一年完全消融率84.5%,随访术前AFP水平升高20例患者,术后1个月患者血清AFP水平降至正常17例,2例略下降。结论应用US-MRI影像融合容积导航技术微波消融小肝癌是一种安全、可行且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提升肝癌首次完全消融率。
其他文献
从城市总体规划空间体系的角度,通过对城市总体规划和总体城市设计关系的梳理,解析了总体城市设计项目的定位,认为总体城市设计是城市物质空间规划中针对"城市总体空间骨架和
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PVVs)可表现为静脉迂曲扩张、肢体沉重及肿胀,随病情发展可发生皮肤改变和难愈性溃疡等。PVVs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尽管最常见的原因是瓣膜功能不全和静脉高
宫内窘迫儿的围产期治疗董玫玲,李菊梅(陕西省郑州铁路局西安中心医院710054)胎儿窘迫以胎儿胎盘系统呼吸循环功能不全为主要表现。是造成新生儿窒息及增加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我院
养育托管点(俗称托儿所)是曾经较为普遍的一类设施,市场化改革后一度萎缩,如今随着二胎政策全面放开后,市场需求急增,已远远超出了城市供给.以养育托管点为研究对象,聚焦长风
<正>目的探索四跨膜蛋白CD151在原发性肝癌(HCC)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用qRT-PCR、Western blot等检测CD151在肝癌细胞株中表达,用Transwell、裸鼠转移模型等观
会议
1859年4月19日,马克思在致斐&#183;拉萨尔的信中,提出了“莎士比亚化”的命题。这一命题高度概括了莎士比亚通过情节的生动性与丰富性、细节的真实性,塑造出血肉丰满的具有性格
<正>扬州木偶在唐代已流传市井,经历代木偶艺人的传承发展,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成为中国杖头木偶的一支领军队伍。近些年来,扬州木偶的创作演出,收获颇丰,
会议
文化是人类完善的一种状态或过程,多元文化的聚集与交融是城市的特质,世界的多样性在城市的多样性中得以集中展示。文化对城市的重要性与金融和贸易等同已经成为世界城市的共
农技协对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通过总结广西宾阳县黎塘莲藕专业技术协会创新发展模式、实施良种工程、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内部管
纪青山教授认为,痿证的基本因素在"虚"和"热",本病一般出现在热病之中或之后,治疗时要以平衡阴阳,调理五脏六腑的经气为主。"益阴补虚,通阳起废"为治疗本病的关键,针刺时手法宜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