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作用化合物三环唑对黄瓜炭疽病菌的活性与病害防治机制

来源 :第四届中国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spa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三环唑对黄瓜炭疽病菌的活性及其防治黄瓜炭疽病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三环唑对黄瓜炭疽病菌的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都没有影响,对菌丝和附着胞黑色素的生物合成有抑制作用.但黑色素生物合成对三环唑的敏感性在菌株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其中三环唑抑制NJ-3菌株菌丝黑色素化的MIC(MIC-H)小于1μg/ml,而NJ-0的MIC-H为50μg/ml.三环唑对黄瓜炭疽病菌分生孢子的产生也有抑制作用,但只有当处理浓度≥MIC-H时对分生孢子产生才有明显的影响.三环唑对黄瓜植株的超氧阴离子产生和黄瓜炭疽病菌分生孢子的抗氧化性能没有显著影响。
其他文献
  本文是25﹪阿米西达SC防治哈密瓜白粉病、霜霉病研究,试验结果表明25﹪阿米西达28.125~112.5ga.i./hm2对哈密瓜白粉病特效,防治效果87.8﹪~93.7﹪,治疗效果61.8﹪~68.4﹪,明显高于12.5﹪烯
会议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1岁。因“鼻塞、头昏3个月余,咳嗽、咽痛3周余”于2016年8月22日收住我科。既往体健。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鼻塞,伴头昏,无视物旋转、呕吐等,不伴流
期刊
@@
  本文研究了甲霜灵、霜脲氰、氟吗啉、烯酰吗啉、阿米西达等5种杀菌剂在离体条件下对马铃薯晚疫病菌菌丝生长、孢子囊产生、释放游动孢子、游动孢子萌发等不同发育阶段的
会议
  本文首次研究了辽宁省黄瓜霜霉病菌对烯酰吗啉的抗药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田间黄瓜霜霉病菌已对烯酰吗啉产生低水平抗药性,抗性频率为4.7﹪.经过UV诱变获得了对烯酰吗啉的低
  本试验测定了AF-36悬浮剂对番茄晚疫病的田间保护和治疗作用.结果表明,该药剂的保护作用效果为68.8﹪~85.2﹪,治疗效果为52.8﹪~67.7﹪,保护效果优于治疗效果。
  霜霉病是我国黄瓜生产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目前已成为制约黄瓜生产的一个关键因素,在生产上的诸多防治措施中,化学防治仍是控制黄瓜霜霉病为害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旨在根
会议
目的 观察水通道蛋白1(AQP1)对内皮祖细胞(EPC)增殖迁移功能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AQP1野生型(WT)(n=6)和敲除型(KO)小鼠(n=6)骨髓细胞并定向培养分化为EPC.应用免疫荧光法检
  黄瓜霜霉病是影响黄瓜生产的最大障碍,特别是大棚黄瓜霜霉病发生普遍、持续时间长、为害严重.防治时,用药次数多、费工时、成本高,而且喷在幼嫩叶片上的药膜,随着叶片的
会议
  番茄病毒病是彭泽县番茄上一重要病害,对番茄的产量影响较大,为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与为害,对其化学防治进行了药剂筛选试验,试验表明,上述3种药剂对番茄病毒病具有一定的
  本文是1﹪多抗霉素SL防治番茄灰霉病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多抗霉素SL200、300倍稀释液喷雾,7天后再喷一次,对番茄灰霉病有较好的防效,明显优于对照药剂百菌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