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刍兽月形单胞菌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最佳条件的确定

来源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0学术年会暨第二届中国兽医临床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hyxx_0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瘤胃分离鉴定的反刍兽月形单胞菌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最佳条件进行确定,为反刍兽月形单胞菌的基因操作、基因组改组和原生质体融合做准备. 方法:从影响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的菌龄、酶浓度、酶解时间、酶解温度的四因素三水平上进行L9(34)正交试验. 结果:菌体培养12h,溶菌酶浓度为600μg/ml,酶解温度为30℃,酶解时间为30min时是反刍兽月形单胞菌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最佳条件,并且原生质体的制备率和再生率分别为94%和17.2%. 结论:反刍兽月形单胞菌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条件的确立为对其进行基因操作、基因组改组和原生质体融合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为提高表达构件的表达水平和表达稳定性,本文采用CMV组成型启动子和牛as1-CSN基因调控元件组成双启动子调控元件。为检验其表达状况,在上述调控元件中插入hLFcDNA,组成重组构件pbCNCS/LF36,为便于后续体细胞转基因克隆研究筛选出整合克隆细胞,在pbCNCS/LF36后方增加一个Cre/LOxP-GFP-Neo系统构建成pAPLM.构件pbCNCS/LF36经微注射导入ICR小鼠受精卵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丁香酚酯(AEE)的镇痛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热板法和扭体法考察AEE的镇痛效果;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热刺激所致疼痛小鼠全脑中的PGE2含量。结果:AEE可明显减少醋酸扭体试验中小鼠的扭体次数,降低热刺激小鼠疼痛反应;可显著降低热刺激所致疼痛小鼠全脑中PGE2的含量。结论:与前体药阿司匹林和丁香酚相比阿司匹林丁香酚酯具有明显持久的镇痛作用,其镇痛机制可能与降低小鼠全脑
目的:研究旨在考察染疫动物静态堆肥发酵过程中,堆肥体系理化常数变化规律及病原微生物的灭活规律。方法:使用木屑、鸡粪和鸡尸建立两个平行的发酵堆,静态堆制40天,其间利用热电偶每天检测堆体20 cm和40cm处深度的温度。以鸡粪原发大肠菌群(初始浓度5.7±0.4 log 10CFU/g)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初始浓度6.9±0.3 log 10CFU/g)为模式病原微生物,考察其在堆肥发酵过程中的灭活速
雌貂在哺乳期时大量动员体储,此时易患哺乳症,这是一种代谢失调性疾病。患哺乳症的三个关键性因素为肥胖(或脂肪代谢障碍)、n-3多不饱和脂肪酸缺乏和蛋白质氧化率高。因此建议种用雌貂在秋冬季节保持良好体况,避免过肥或过瘦。在泌乳阶段,日粮中添加n-3多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改善血糖调节。低蛋白日粮会降低(氧化)应激,改善雌貂泌乳期的水平衡,从而预防哺乳症并有助于治疗。
食物过敏是由食物中的某些蛋白质引起机体产生的一种不良免疫应答.多种食物成分可引起犬的食物过敏,其中最常见的是牛肉、鸡肉、牛奶、鸡蛋、大豆等富含蛋白质的食材.经研究,食物过敏的发病机理主要为Ⅰ型、Ⅲ型和Ⅳ型变态反应.患有食物过敏的犬会表现出皮肤症状、消化道症状或二者均表达,其包括腹泻,外耳炎,面部、胸腹、四肢等处的瘙痒及脱毛.根据病史、临床症状,选择恰当的方法能够达到对其确诊.至今为止,最经典的确诊
应用牛结核菌素对奶水牛进行牛结核病皮内变态反应的检测,然后对皮内变态反应阳性牛采样进行分离培养、γ-干扰素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比较这四种检测方法的符合率.结果共对1 850头奶水牛进行皮内变态反应检测,皮内变态反应阳性的奶水牛有78头,从78头反应阳性的奶水牛中分离鉴定为牛分枝杆菌的有2份,γ-干扰素ELISA方法检测为牛分枝杆菌阳性的有5份,PCR方法鉴定阳性的有4份;阳性检出率以变态
本文对两只亚成体非洲狮和一只成体东北虎发生鼻镜和嘴唇传染性溃烂的病例进行了报道。狮、虎病初时鼻镜上均出现花生米大的溃烂灶,随后鼻镜几乎全部溃烂并至扩散至唇部,口腔检查发现♂狮舌前端有3 × 0.6cm大小的红色溃烂病灶。经过临床治疗患病兽恢复健康。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鸡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宿主细胞损伤与钙超载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定量检测、Von Kossa钙染色、焦锑酸钾电镜细胞化学技术对使用和未使用钙离子阻断剂的E.tenella感染鸡盲肠组织的细胞沉积钙、ATP酶、磷脂酶A2(PLA2),游离脂肪酸和盲肠上皮细胞游离Ca2+的含量与分布进行了动态测定和分析.结果:结果如下:(1)鸡患柔嫩艾美耳球虫病过程中,宿主细胞内钙
以玉米自交系“丹598”、“H99”和“丹988”的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利用基因枪法将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s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BI121-S导入玉米自交系中,并对基因枪法转化的条件进行了研究,对转化的愈伤组织进行分化诱导出苗后进行PCR和RT-PCR检测.PCR结果表明,外源目的基因已转入到玉米基因组中;通过RT-PCR试验证明,目的基因能在转基因玉米植株中获得转录.
目的:为了研究前炎症细胞因子在朊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本文采用prion蛋白毒性多肽作用于小鼠巨噬细胞Ana-1,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确定iNOS和前炎症细胞因子(IL-1β,TNF-α,IL-6)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试验表明,PrP106-126可以引起Ana-1细胞inos和前炎症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水平升高,诱导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