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正骨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5例疗效观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次中医推拿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K65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临床运用新医正骨手法的治疗,观察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恢复。方法:经颈椎正位片、侧位片、斜位片,以及特殊检查手法结合压痛点,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病又称颈椎退行性骨关节病、颈椎综合征)患者45例,采用中医理论辩证施治,运用新医正骨疗法治疗。结果:45例患者中,治愈38例,占总数的84.44%,显效4例,占8.89%,好转2例,占4.44%,无效1例,占2.22%,总有效率97.77%。结论:新医正骨手法是治疗颈椎病的良好途径。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骶髂关节半脱位患者对骶髂关节半脱位予不同治疗,观察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的影响,探讨分析手法治疗机理。方法:将6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骶髂关节半脱位患者随机分为调整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通过ODI、JOA积分量表及VAS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均明显改善(P<0.05).调整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调整组改善症状体征积分方面明显优
目的:比较枢经推拿与口服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差异。方法:8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枢经推拿组(40例)与口服药物组(40例).枢经推拿组选取头部颞侧足少阳胆经循行路线进行扫散法5min,按揉阳白、本神、头临泣、正营、承灵、率谷、天冲、浮白、头窍阴、凤池每穴1min.口服药物组夜晚睡前半小时口服艾司唑仑1mg.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1月后,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各维度评
目的:对比推拿配合耳穴磁疗对贴法与单独推拿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卫生经济学评定。方法:将7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1:1比例随机纳入治疗组(符合方案者35例)和对照组(符合方案者34例),分别采用推拿配合耳穴磁疗对贴法治疗和单纯推拿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和卫生经济学成本,研究2组患者临床症状、临床检查、日常生活动作、颈部浅表肌肉疼痛程度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15例
目的:本课题观察推拿治疗对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的针灸科、神经内科、康复科住院及门诊的60例脑梗塞患者,发病150天内,且Brunnstrom2‐4级,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推拿结合康复治疗组和综合康复治疗组,每组各30例。结果:经推拿治疗后在改善Fugl‐meyer运动功能,ADL方面,Rankin社会参与
目的:观测正骨推拿治疗对颈源性突发性聋听力及伴随症状改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0月正骨治疗颈源性突发性聋患者90例,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生成的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5例,男17例,女28例,年龄31-62岁,平均(47.57±9.43)岁,病程1-3天,平均(1.43±0.68)天,治疗前平均听力阈值为46.5-77.8 dB,平均(
中国撑法推拿阴阳大纲:药物药术分阴阳;病症分阴阳;病案分阴阳,即对具体的患者有针对性的,病症归脏腑经络,脏腑经络分阴阳,阴阳对阴阳,五行对五行,按步骤,分层次,合理安排药术剂量。中国撑法推拿阴阳大纲为有别于八纲辨证的方法故又称为随时随地用阴阳。
目的:为按揉风池穴为主的推拿手法治疗CSA提供客观依据,为临床推广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通过TCD检测患者在第一次手法施术前后(即刻)、第一次手法前(即治疗前)与治疗一疗程时、第一次手法后与治疗一疗程时双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收缩期和舒张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各组数据,并对各组数据进行前后比较。结果:(1)患者左侧椎动脉收缩期和舒张期血流速度、右侧椎动脉收缩期和舒张期血流速度及平均血流速度第一次手法前
目的:分析BPPV的临床表现以及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相似性,探讨对眩晕的病因诊断,减少临床误诊率。方法:回顾本院眩晕治疗中心于2011-10-2013-1收治的96例BPPV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96例BPPV患者中伴颈部疼痛33例,曾被误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46例,颈椎影像学检查诊断颈椎病25例。经过BPPV的对症治疗,治愈48例,治愈率为50%;显效19例,显效率为19.8%;有效11例,有效
目的:观察循膀胱经弹拨法配合五运六气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1994年修订的慢性疲劳综合征诊断标准的患者,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试验设计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循膀胱经弹拨法配合五运六气治疗组与传统推拿法治疗组,分别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和肌电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和肌电的变化以及组间对照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
目的:观察牵引推拿结合针刺理疗对于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的187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实验组67例,采取牵引推拿结合针刺理疗+TDP灯照射的方法治疗;对照组分成两组:一组为针刺理疗组,60例,采取坐位或侧卧位针刺+TDP灯照射的方法治疗;另一组为牵引推拿组,60例,采取坐位牵引+手法推拿的方法治疗。将三组在治疗前后的效果进行临床分析与疗效比较。结果:实验组的疗效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