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多规合一”与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的思路和方法

来源 :中国土地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分析当前实施“多规合一”与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实施“多规合一”与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的思路和方法.研究方法:定性分析法.研究结果:实施“多规合一”与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必须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规划主体、技术标准、编制办法不同,各部门规划目标的差异,各规划中涉及空间资源利用的内容技术标准不协调、表述方式不一致、规划期限不统一等问题.通过统一发展理念,科学合理划分不同规划所承担的功能,明确各规划内容之间的层次,做到用地标准的统一、指标体系的建立、空间管控的一致、管理职能的清晰.实现发展战略、发展空间、用地布局、技术标准等协调和融合,确保规划顺利落地实施.研究结论:实施“多规合一”与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工作,必须在依法、触本、有理、可行的原则下进行.统一发展思路、发展定位、总体布局、总体目标,确保同一区域“多规”在思路、定位、布局、目标上无冲突、无矛盾.要依据国家有关规章及行业标准规范,规范并完善规划标准技术体系、规划编制体系和空间管理法规体系;优化区域规划管理相关政策环境,建立协调运行保障机制,从而为区域“多规合一”规划编制及规划管理、空间管制提供安全平稳的运行环境.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2004-2013年的中国粮食主产区13个省份有关粮食生产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超越对数生产函数,运用SFA模型,基于松江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视角测算了13个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并比较分析了其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粮食主产区劳动力要素投入不足,机械和农药的投入相对冗余;粮食生产要素替代和互补效应并存.(2)三大流域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均表现出上升态势,但上升幅度逐年递减
东盟丰富的自然资源及优惠的投资政策使东盟逐渐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区域,但东盟国家的农业投资风险却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与东盟农业领域的合作.本文通过运用灰色关联法对东盟FDI与东盟国家农业投资风险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投资东盟农业的国别优先序.研究表明,老挝农业投资的综合风险最小,其次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因此,中国在考虑各国资源禀赋的基础上,可优先选择老挝、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进行农业
本文在分析我国粮食生产供给能力变化、国家粮食安全转变和世界粮食产能与国际粮食市场容量变化,结果表明我国粮食生产压力处于长期紧张状态,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已经从粮食基本自给到以“保障口粮绝对安全”为核心的重大转变,这与世界粮食生产格局变化和市场容量增加相适应,世界粮食产量增长和市场扩容为我国实施粮食安全新战略提供了客观条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开始了以“一带一路”融入世界打造中国经济“双通道”,为未
日本自明治维新起,土地改良事业一直在农业及农村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土地改良政策经历了由地主主导型向国家主导型的转变,其目的由原来的农业扩展到农村,由生产目标扩展到农村生活、生态环境的多目标建设,其内容已经由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扩充到农村环境的综合整备和防灾保全.自1949年《土地改良法》颁布以来,先后进行了10余次的修改.而且,土地改良中的农地整理与农业经营密切相关,随着条田2整理标准和比例的提高
2016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产业融合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日本在产业融合方面具有比较成功的经验.因此本文通过梳理总结日本“六次产业化”的主要做法,分别从制度保障、组织机构、认证体系、政策扶持等方面展开,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日本“六次产业化”发展现状,并运用“阿苏牧场”案例剖析了其产业化运行模式,最后得出了日本产业融合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启示.日本以
中国农业经营制度创新是一个由诱致性制度变迁向强制性制度变迁的过程,也是一个以财政补贴为推动力的运动式的去农民化过程.在制度变迁中地方政府和特定微观经济主体形成利益集团推动制度变革,其间伴随着政府官员创租和微观经济主体寻租活动.这一利益格局使得中国农业经营制度供给出现过剩,延缓了中国农业经营制度自然的演化进程.为了实现制度再均衡,中央政府需要重树意识形态、消除社会工程改造思维,重新定位农业经营制度变
21世纪以来,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棉花贸易呈快速增长态势,成为中国棉花贸易重要的进口来源地和稳定的出口市场.本文在描述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棉花贸易总体趋势的基础上,采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附加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和贸易强度指数,分析了2000-2015年,中国与南非棉花比较优势、贸易互补性和合作潜力的变化.研究发现,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棉花贸易整体迅速增长且维持贸易逆差;在与巴西、俄罗斯、南非
研究目标:根据重要事件、城市扩展面积和速度等,对重庆市城市扩展进行阶段划分,并解析每个阶段城市扩展特征.研究方法:文献研究.研究结果:①重庆城市扩展受重大历史事件影响并非线性增长,在建成初期、明清之际和抗战胜利后等多个阶段有不同程度衰退;②1891年前,建城以来重庆年均增长率仅约为0.18%,城市扩展动力不足;③1891—1949年间,重庆城市年均增长率达到3.86%,但城市管理落后制约城市扩展;
研究目的:探究“多规”下空间管控的差异性与划定城市开发边界的必要性.以西部干旱区绿洲型城市——张掖市为研究对象,试图基于多情景分析的地理模拟系统划定未来张掖城市发展的“弹性边界”和“刚性边界”.研究方法:归纳分析法、GIS空间分析法、基于地理模拟系统的情景分析法.研究结果:“多规”下空间规划管控内容、范围和目标等的差异导致了张掖城市空间规划管控的不一致性.基于多情景分析法的地理模拟预测结果,选择适
研究目的:探讨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方法和政策性实现路径.研究方法:“多规融合、两规合一”、划管结合.研究结果:“多规合一”是城镇开发边界得以有效落实的前提条件;要充分发挥城镇开发边界的空间管控作用,必须坚持“划管结合”,加强实施机制保障建设.研究结论:加快推进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工作,有效控制城镇空间无序蔓延,倒逼城镇转型,实现城镇精明增长成为中国空间规划改革的重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