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疼痛管理对康复的意义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JF20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患者的康复,但术后80%的患者对疼痛耐受性较差,疼痛应激反应时间延长,使患者生命体征改变,直接影响膝关节的术后功能锻炼。这不仅是术后疼痛的一个重要原因,也可使术后患者出现发热等一系列全身炎性反应,影响其术后恢复。
其他文献
目的总结腓骨远端恶性肿瘤病例,了解该部位保肢的肿瘤学结果,并发症及术后功能结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3年3月至2015年3月胫腓骨远端手术患者,纳入标准包括:1、腓骨远端,2、原发恶性肿瘤,3、接受保肢治疗。胫骨远端、转移性肿瘤、良性肿瘤及类肿瘤疾患、接受截肢或刮除手术的患者被排除。
目的:探讨钳夹型撞击导致变异型肩袖部分损伤的临床症状、体征、MRI及关节镜下表现,为钳夹型撞击的诊断及治疗提供经验与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伴有肩峰撞击及内撞击的肩袖部分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基于症状、体征、MRI及关节镜下表现,与典型的内撞击导致盂肱关节侧肩袖部分损伤(PASTA)进行对比,同时在镜下完成肩峰成形、肩袖及盂唇修复术。
目的:建立非融合棘突间撑开器(IPD)以及退变的腰椎L4-5活动节段高精度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撑开器植入前后腰椎节段的力学环境进行有限元模拟研究.方法:选择1名39岁慢性下腰部疼痛的女性志愿者作为模拟对象,对其脊柱L4-5节段进行层厚0.75mm的连续扫描,共获得CT断层图像138幅,获取用于建立三维模型的相关数据,将CT扫描的腰椎图像结合人体解剖学数据通过Mimics10.0软件建模形成L4-
颈椎生物力学变化及对稳定性的影响.方法:①对一健康男性志愿者(无既往颈椎病史)的颈椎为研究对象,利用CT扫描成像、CAD造型软件Solid-Works2003、HyperMesh软件、ANSYS11.0软件,建立全颈椎正常有限元模型,椎间盘高度降低合并严重退变有限元模型,分析其对颈椎的生物力学的影响(运动范围和椎间盘应力).
目的:报道胫骨上段感染性骨不连的Ilizarov治疗方法。方法:2002年-2014年13年间,用Ilizarov法治疗胫骨上段感染性骨不连24例。与胫骨中段骨不连方法不同的是,在治疗中必须超关节固定,截骨线在胫骨中下部。
目的分析复发性髌骨脱位 腘绳肌移植"V型"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edialPalellofemoralLigamentiMPFL)方法复发性髌骨脱位11例(13膝),男4例,女7例,平均年龄15.1岁,利用股骨单隧道、髌骨双隧道,其中自体肌腱6例,异体肌腱5例,同时性外侧支持度松解4膝,胫骨结节内移1膝结果术后均获得随访,平均13个(6-24个月)未见髌骨脱位,髌骨轴位CT见内侧髌股
Aims: Highbodymassindex(BMI)isknowntoincreaseriskofpost-operativecomplications.Littleisknownabouttheeffectsoflow BMIonperi-operativeanditsprognosticinfluenceinelderlypati
目的:探讨采用多段截骨交锁髓内针固定治疗大龄儿童低磷抗D佝偻病下肢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2007年7月~2015年6月我科治疗的10例大龄儿童低磷抗D佝偻病下肢畸形患者,年龄10~15岁,平均12.7岁,膝内翻8例,内翻角度25~45度,平均40度,膝外翻2例,外翻20~50度,平均35度.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肌腱双束重建膝关节内侧髌股韧带结合髌韧带止点内移治疗重度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年9月至2014年12月,收治重度髌骨脱位22例,男8例,女14例;年龄11~27岁,平均16岁;左膝17例,右膝5例;病程3~10年。
目的 规范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术后患者功能锻炼的内容及流程,提高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及效果.方法将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46例,依据入院时间,单号入院23例确定为观察组,双号入院23例确定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方式以及髋关节假体的选择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计划单的制定由科室多名骨科专家、护士长、责任组长进行讨论并参考国内外关于功能锻炼的